[实用新型]地上太阳能沼气罐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12045.0 | 申请日: | 2008-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84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 发明(设计)人: | 党国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党国才 |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28000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上 太阳能 沼气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设施,即一种地上太阳能沼气罐。
背景技术
沼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及家畜粪便等杂物放入沼气池,经发酵产生的可燃气体,可用于烧饭、照明等多种用途,是一种清洁的生活能源,其副产品是优质农家肥料,因而是一项很有推广价值的先进技术。可是,在北方寒冷季节,沼气池的保温问题很难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把沼气池制成罐状,埋在地下深处。这样虽然可以避免沼气罐的冰冻,但罐内温度仍然很低,满足不了发酵的要求,同时又给沼气罐清渣等项作业带来了不便。最近,有些地方把沼气技术与太阳能集热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地上的太阳能集热器向地下的沼气罐内传递热量,提高沼气罐内的温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可是,这种沼气罐仍然没有解决除渣不便的难题。此外,由于太阳能集热器的位置在上,热量向下输送,阻力较大,热效率较低。为了降低阻力,太阳能热水管往往不能到达沼气池罐底,而从沼气池的中部进入池内。为了不影响填料,在中部进入罐内的热水管不能构成较密的散热盘,散热面积不能太大,散热性能大打折扣。由于热量容易向上交换,从中部进入的散热管难以提高沼气罐下部的温度,从而降低了沼气罐的发酵性能和产气能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效率高,温度均匀,产气能力强,除渣方便的地上太阳能沼气池。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地上太阳能沼气罐,这种沼气罐的外面装有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连接的散热管进入罐内,其特点是:太阳能集热器的输热管进入罐内后在罐底上面组成一个散热盘。
所说的太阳能集热器装在沼气罐的外下方,并排放置的多支集热管上下两端各有一个连通管,上面的连通管接输热管,下面的连通管接回流管,输热管和回流管从沼气罐的底部进入罐内,并从两侧与散热盘相接,构成循环回路。
所说太阳能集热器装在沼气罐的外侧,输热管和回流管分别从沼气罐的中部和底部进入罐内,并从两端与散热盘相接,构成循环回路。
所说的散热盘由多支相通的散热管组成,装在罐底之上,盘面靠近太阳能集热器的一端较低,另一端较高,呈倾斜状,输热管和回流管分别接于散热盘低端的两侧,散热盘的高端接出泄压管。
所说的散热盘由螺旋散热管组成,螺旋散热管覆盖罐底和罐内壁的中下段。
所说的沼气罐罐底的下面还设有一个火灶。
所说的太阳能集热器在罐底上还设有排渣管。
所说的太阳能集热管为单层玻璃管,连同两端的连通管一并装在一个密闭的真空保温箱内,真空保温箱的上侧面是玻璃透光板。
所说的太阳能集热管为单层玻璃管,连同两端的连通管一并装在一个密闭的保温箱内,保温箱的上侧面是双层透光玻璃构成的中空板。
所说的沼气罐的外面设有保温层。
采用上述方案的地上太阳能沼气罐,适于设在地面以上,清渣作业非常方便。由于太阳能集热器位置较低,热量传导顺畅。散热盘装在池底,散热管密集,不影响填料,热效率高。由于罐下装有火灶,在太阳能热量不足时,可以烧火补充,加之采用保温层等项措施,能够保证沼气罐全天候高效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太阳能集热器的主视图;
图4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太阳能集热器的俯视图;
图5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火灶的主视图;
图6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火灶的俯视图;
图7是第二种实施例的部件太阳能集热器的主视图;
图8是第二种实施例的部件太阳能集热器的俯视图;
图9是第二种实施例的部件太阳能集热器保温箱的主视图;
图10是第三种实施例的部件太阳能集热器保温箱的主视图。
图中可见:沼气罐1,填料口2,太阳能集热器3,输水管4,集热管5,连通管6,回水管7,火灶8,炉排9,清灰口10,火灶门11,除渣管12,散热盘13,排烟管14,泄压管15,保温箱16,螺旋管17,透光板18,中空板19。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党国才,未经党国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20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