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链篦机运行篦床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11912.9 | 申请日: | 200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96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邓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20 | 分类号: | C22B1/20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孔金满 |
地址: | 114009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机运 行篦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型链篦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大型链篦机运行篦床。
背景技术
链篦机是烧结球团生产的重要设备。目前所使用的链篦机是一种由多排篦板连接成的一个闭环篦床,每排篦板包括小轴、此小轴的轴套、套装在此轴套上的篦板块、设在此小轴两端的链节组件、侧板。随着链篦机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小轴的长度也随之增长,目前的链篦机小轴的长度已经达到6m左右。链篦机在冷态时,侧板和链节组件之间是紧密接触的。当链篦机投入生产后,由于受到高温环境的影响,小轴因产生热膨胀而伸长,这个伸长量也随着链篦机向大型化方向发展而增加。由于小轴产生热膨胀而伸长,小轴的两端向外移动,固定在小轴两端的侧板也随之向外移动,从而在侧板和链节组件之间出现缝隙,链篦机所运送的物料就会通过此缝隙而掉落下去。常规的做法是将这些掉落的物料通过散料回收系统收集起来,再由斗提机送到回转窑中。这不仅需要增设散料回收系统,而且也损失了所运送物料所携带的部分热量。为了防止侧板和链节组件之间出现缝隙,国外曾有人设计一种缝隙补偿装置:气动式梯级形导料装置,根据所出现缝隙的大小,通过调整气动式梯级形导料装置,达到调整侧板和导料装置之间缝隙的大小目的。这种设计增加了气动式梯级形导料装置,使篦床的结构更加复杂化,气动式梯级形导料装置的调整很不方便,使用效果也不够好,不宜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防止侧板和链节组件之间出现缝隙的大型链篦机运行篦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型链篦机运行篦床,包括小轴、设在此小轴两端的链节组件、篦板、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链组件和小轴之间设有链节内套,此链节内套内端与小轴套相连接,在这两个小轴套之间设有定距管,所述的小轴的两个轴端设有压盖,此压盖与所述的链节内套相扣接,所述的侧板与所述的链节内套相连接,在此连接的接合部位的内、外侧分别设有内挡板和外挡板。
所述的链节内套的外端呈凸肩形,所述的内挡板卡在此凸肩处。
所述的外挡板通过螺栓与所述的压盖相连接后固定在所述的链节内套上。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大型链篦机运行篦床,由于侧板只与链节内套相连接,不直接和小轴连接,小轴的热膨胀伸长量作用于整个篦床,而链节内套的长度远比小轴的长度短得多,因此产生热膨胀而伸长的这个伸长量也小得多,对于链篦机来说,这个伸长量不会使侧板和链节组件之间出现缝隙,也就不会有链篦机所运送的物料通过此缝隙而掉落下去,因此不必设置散料回收系统,从而消除了能源的浪费,简化了链篦机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大型链篦机运行篦床,包括小轴9设在此小轴9端的链节组件7、篦板8、侧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链组件7和小轴9之间设有链节内套10,此链节内套10内端与小轴套4相连接,在这两个小轴套4之间设有定距管5,所述的小轴9的两个轴端设有压盖1,此压盖1与所述的链节内套10相扣接,所述的侧板3与所述的链节内套10相连接,在此连接的接合部位的内、外侧分别设有内挡板11和外挡板2。
所述的链节内套10的外端呈凸肩形,所述的内挡板11卡在此凸肩处。
所述的外挡板2通过螺栓与所述的压盖1相连接后固定到链节内套10上。
图2中的标号所指与图1相同,但是构件的形状有所改变。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大型链篦机运行篦床,由于侧板3与链节内套10相连接,而链节内套10的长度远比小轴9的长度短得多,因此产生热膨胀而伸长的这个伸长量也小得多,对于链篦机运行篦床来说,这个伸长量是相当小的,不会使侧板3和链节组件7之间出现缝隙,也就不会有链篦机所运送的物料通过此缝隙而掉落下去,从而消除了能源的浪费,同时保持较简单的结构形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19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