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腿部臂部保健屈伸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1659.7 | 申请日: | 200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54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廷泽;陈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波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A63B23/035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治锦 |
地址: | 114001辽宁省鞍山***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腿部 臂部 保健 屈伸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健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腿部臂部保健屈伸器。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02203880.9的实用新型专利“被动式腿部健身器”公开了一种被动式腿部健身器材。这种健身器是由一底座的适当位置组设二滑轨座,并于二滑轨座中配设传动构件,由驱动马达带动踏板循其预设路径位移,以令其使用者腿部达到被动式运动。这种健身器结构较为复杂,而且只能使腿部得到被动式运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较为简单,腿部和臂部同时得到被动式运动的健身器材,同样不用健身人员自己用力,由健身器材通电驱动踏板和把手旋转,带动健身人员腿部和臂部被动屈伸从而达到健身保健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腿部臂部保健屈伸器,包括底杆、支架、脚踏板、护脚套、下曲拐、下横轴、座椅,下横轴两端连接下曲拐,下曲拐与脚踏板做转动连接,脚踏板上有脚护套,座椅与支架呈转动连接,高度及俯仰角度可以调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由两个支杆、下横梁和上横梁组成,下横梁中部固定有下轴套,下轴套两端内有下轴承,下横轴插在下轴承内,下电机固定在下轴套内,并通过下减速器与下横轴连接,上横梁中部固定有上轴套,上轴套两端内有上轴承,上横轴插在上轴承内,上电机固定在上轴套内,并通过上减速器与上横轴连接,上横轴两端连接上曲拐,上曲拐与把手做转动连接,上轴套上方设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有电源开关、上调速旋钮和下调速按钮。
所述的支杆上端两侧有槽,调整螺丝穿进槽内将上横梁与支杆固定。
所述的上电机和下电机是无级变速电机。
所述的护脚套上部有粘扣。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由于不用自己用力,电机能够带动脚踏板和把手旋转,从而带动使用人的腿部和臂部自然伸屈,特别适用于体弱多病者、脑血栓后遗症者、残疾人及高龄老年人的腿部和臂部保健,是老年人和病人全身康复运动的最佳保健器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腿部保健屈伸器,包括底杆1、支架28、脚踏板3、护脚套4、下曲拐6、下横轴7、座椅20,下横轴7两端连接下曲拐6,下曲拐6与脚踏板3做转动连接,脚踏板3上有脚护套4,座椅20与支架28呈转动连接,高度及俯仰角度可以调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28由两个支杆2、下横梁24和上横梁25组成,下横梁24中部固定有下轴套8,下轴套8两端内有下轴承23,下横轴7插在下轴承23内,下电机21固定在下轴套8内,并通过下减速器22与下横轴7连接,上横梁25中部固定有上轴套12,上轴套12两端内有上轴承19,上横轴11插在上轴承19内,上电机17固定在上轴套12内,并通过上减速器18与上横轴11连接,上横轴11两端连接上曲拐10,上曲拐10与把手9做转动连接,上轴套12上方设控制面板14,控制面板14上有电源开关13、上调速旋钮15和下调速按钮16。
所述的支杆2上端两侧有槽27,调整螺丝26穿进槽27内将上横梁25与支杆2固定。
所述的上电机17和下电机21是无级变速电机。
所述的护脚套4上部有粘扣5。
使用前的准备:首先调节上横梁25的高度,方法是拧松调整螺丝26,将上横梁25高度调整到适当位置,然后拧紧调整螺丝26。将座椅20调整到舒适位置。
使用中的操作:使用者坐在座椅20上,双脚踏上脚踏板3,调整粘扣5的松紧并扣好,按动电源开关13,调整上调速旋钮15和下调速旋钮16,使上曲拐10和下曲拐6的转速适当,双手握住把手9,即可进行腿部和臂部的康复保健运动。上曲拐10和下曲拐6的转速可由零逐渐升高,为无级调速。单独调整上调速旋钮15或者下调速旋钮16,使上曲拐10或者下曲拐6单独旋转,也可单独实施臂部屈伸运动或者腿部屈伸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波,未经陈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16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