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钻井泥浆综合参数测试仪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10341.7 | 申请日: | 2008-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21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 发明(设计)人: | 邹野;陈田余;冯德军;范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野;陈田余;冯德军;范宣 |
| 主分类号: | E21B47/04 | 分类号: | E21B47/04;E21B49/08 |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甄玉荃 |
| 地址: | 110013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钻井 泥浆 综合 参数 测试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仪,尤其涉及一种在线测定油田钻井液泥浆的密度/液位的综合参数测试仪。
背景技术:
石油开采的现代化管理和安全生产是石油行业举足轻重的大事。在安全方面,钻井工作是相对危险的工作,在油田钻井过程中事故的发生也屡见不鲜。在钻井的过程中对泥浆的参数要求精度很高,如果对钻井液的类型、性能及井身质量不能清楚掌握,在钻井过程中就会造成井下遇阻、遇卡、以及钻进时严重蹩跳、井漏、井喷等,导致不能维持正常钻井和其他作业。多年来,钻井工作者一直致力于钻井仪表研究、改善与提高,目的是提高钻井过程中各项参数的指示与记录的准确程度。随着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指示与记录仪表相继问世。但这些仪器仪表,有的因为防震、防水、防冻等耐用性能差,经常损坏,不能适应钻井队较恶劣的使用环境;记录仪表本身性能不能很好地反映钻井现场的需要,需人工观察,手工记录,有的只能报警,不能记录,并且记录的数据只能靠人工来分析,而过去和现在使用的参数仪从传感器到计算机的传输都是有线传输,在现场使用过程中,都不能很好地满足钻井现场使用环境和记录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使用的记录数据只能靠人工来分析,参数仪从传感器到计算机的传输为有线传输,在现场使用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满足钻井现场使用环境和记录的要求等不足,而提供一种在钻井现场环境十分恶劣的条件下,能够方便、快捷、准确的在线实时测量出钻井泥浆的液位和密度参数的钻井泥浆综合参数测试仪,它主要包括电源、隔离滤波电路、密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参数采集显示仪、无线传输/接收处理部分及显示报警终端;通过由密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采集到的泥浆密度和液位信号,以电流的形式送到参数采集显示仪中,再经放大转换器和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传送给cpu处理器,通过无线传输/接收处理将数字信号远程传输/接收并通过显示报警终端实时显示。同时分别提供液位和密度的上下限报警点的系统报警功能,可对各个量的超限进行多种形式的报警,以便工作人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井涌井漏等恶性事故的发生,为钻井工程必不可少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钻井现场,自动实现对钻井参数的收集、记录和分析,为科学指导生产和保存原始资料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为很好的掌握钻井的工作状态,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人身安全,高效的完成钻井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
-由原来的人工间断测量改为仪器的连续测量,既可以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又可以使测量的数据准确及时。
-准确记录并进行精确测量,指导生产过程和对复杂情况的处理;
-报警准确及时,并可以完成历史报警记录的查询;
-把显示报警终端安放在钻井平台的控制井房中,这样可以对泥浆池中泥浆参数实时反映到现场,方便应用;
-计算机监控部分安装在控制室中,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的要求随时对泥浆参数的历史资料进行查询、分析和打印;
-采用无线方式对信号进行传输,既避免了长距离的信号传输线,又有利于井场的标准化建设;
-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满足信息无线网上交流;
-信号处理的设计采用嵌入式技术,根据需要随时添加其它需要监测的参数,各参数之间互不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参数采集显示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图3,钻井泥浆综合参数测试仪,它主要包括电源、隔离滤波电路、密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参数采集显示仪、无线传输/接收处理部分及显示报警终端;通过由密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采集到的泥浆密度和液位信号,以电流的形式送到参数采集显示仪中,再经放大转换器和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传送给cpu处理器,通过无线传输/接收处理将数字信号远程传输、接收并通过显示报警终端实时显示。
所述密度传感器为投入式密度仪;所述参数采集显示仪、无线传输/接收处理部分采用无线通讯的形式,并通过数据接口直接进行远距离传输/接收;所述无线传输/接收部分通过GPRS模块将数据传输到管理级计算机上。
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野;陈田余;冯德军;范宣,未经邹野;陈田余;冯德军;范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03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