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循环冷却水装置的铸铁锅生产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10137.5 | 申请日: | 2008-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55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 发明(设计)人: | 金岐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岐满 |
| 主分类号: | B22D18/02 | 分类号: | B22D18/02;B22D27/04 |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冠忠;颜 伟 |
| 地址: | 1141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冷却水 装置 铸铁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循环冷却水装置的铸铁锅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铸铁锅是我国民众常用的炊具之一,它对人体健康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被广为使用。目前制作铸铁锅的方法大都还是采用传统的浇铸或压铸的方法。中国专利91110917.X公开了一种铸铁把锅的铸造方法及模具,该专利的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下模具的底面为一圆弧面,下模盛装铁水,上模下压成型。这样铸造出的成品锅的锅底面与整个锅的壁厚相同,没有锅脐。由于使用过程中底面受热大,锅底局部很容易烧坏,使用寿命短。消费者还是希望铸铁锅的锅底有一个传统的锅脐,以此来提高铸铁锅的使用寿命。但采用通常的压铸设备和方法,当将铸铁锅的模腔底部加厚时,由于底部铁水层厚,冷却速度慢,产品冷凝温度不均匀,锅底易产生气孔(泡),因此,成型质量差,成品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循环冷却水装置的铸铁锅生产设备,它能使铸铁锅在锅底部形成较厚的一个锅脐,且无气孔,铸铁锅产品质量好,成品率高,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带循环冷却水装置的铸铁锅生产设备,包括上模、下模、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制成带有脐槽的下模,循环冷却水装置与底座相连接,在所述的底座中部开有一与下模脐槽大小对应圆孔,底座两侧开有冷却水管通孔,循环冷却水装置的冷却段设在底座所开的圆孔内。
所述的循环冷却水装置由进水管段、与进水管段相连接的冷却管段、与冷却管段相连接的出水管段、与进、出水管段相连接的水箱和水泵组成。
所述的下模的脐槽部位的壁厚薄于其它部位的壁厚。以此使锅产生较厚的锅脐。
所述的冷却管段设计成“几”形管段,其冷却段的顶部贴近下模脐槽的底部。
所述的冷却管段设计成“蛇”形管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在压铸过程中采用了循环冷却水装置,有效地解决了铸铁锅底部冷却速度慢,产品冷凝温度不均匀的问题,使得下模脐槽部位浇铸较厚的铁水与整个模腔内浇铸的铁水同时冷却,产品冷凝温度均匀,无气泡产生,铸铁锅产品质量和成品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带循环冷却水装置的铸铁锅生产设备,包括上模、下模、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6制成带有脐槽3的下模6,循环冷却水装置与底座1相连接,循环冷却水装置由进水管段5、与进水管段5相连接的冷却管段4、与冷却管段相连接的出水管段7、与进、出水管段相连接的水箱和水泵组成。在所述的底座1中部开有一与下模脐槽3大小对应的圆孔2,底座1两侧开有冷却水管通孔,循环冷却水装置的冷却段4设在底座1所开的圆孔内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模脐槽3部位的壁厚薄于其它部位的壁厚,以此使锅产生较厚的锅脐。且冷却管段设计成“几”形管段,其冷却段的顶部贴近下模脐槽的底部,有效地提高了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冷却段设计成“蛇”形管段,冷却管段也可以制成其它形状,这样冷却效果会更好。采用上述带循环冷却水装置的铸铁锅生产设备生产铸铁锅,当浇铸铁水时,边浇铸边采用循环冷却水装置对下模脐槽部位的铁水进行强制冷却,循环冷却水的流量可根据铸铁锅的大小,厚度来控制,这样,当上模下压成型后,整个模腔内的铁水会均匀冷却、很容易形成带有锅脐的铸铁锅。
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铸铁锅产品冷凝温度不均匀,产生气泡有问题,产品质量和成品率大大提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岐满,未经金岐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01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导电银浆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全自动板弹簧成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