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家庭远程控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08725.5 | 申请日: | 2008-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69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 发明(设计)人: | 杨祥;陆二庆;赵荣阳;张远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8C23/04 | 分类号: | G08C23/04;H04L12/24;G08B13/18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41004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庭 远程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通过Internet实现自动抄表(水、电、气三表)、安全防范(燃气泄漏、非法入侵)、家电远程控制的家庭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综合市场上现有的家庭智能控制产品与安防系统:大多为基于电话自动接入的家庭、小区智能控制系统,而基于Internet的智能家庭控制产品,由于接口标准和成本过高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大多只应用于智能小区的管理;而针对家庭小户型的产品大都没有进入实用阶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远程操作Internet实现自动抄表(水、电、气三表)、安全防范(燃气泄漏、非法入侵)、家电远程控制的家庭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家庭住户可以通过家庭网络,把家庭内的相关设备连接到家庭远程控制装置上,本装置通过家庭宽带网络接入嵌入式设备TINI的以太网接口接入Internet,使用户通过Internet远程监控家庭设备。
本实用新型由家庭网络接入嵌入式设备TINI、电源模块、六路50Hz大功率交流电源输出模块、市电过0检测模块、红外线发射模块和红外线接收模块组成。
家庭网络接入嵌入式设备TINI的三大基本组成是微控制器、Flash存储器、SRAM储器。微控制器是TINI的核心,负责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各个模块的工作;电源模块提供本控制装置中红外线发射管所需的+12V直流电源和HT46R47微控制器及其他TTL集成块所需的+5V电源;六路50Hz大功率交流电源输出模块,为各种家用电器提供可控电源,在本模块中只有一路输出电源电压可调,其它5路可以通过配合市电过0检测模块升级为电压可调。红外线发射模块可发射防盗红外线和模拟家电遥控器;红外线接收模块对防盗红外线进行接收。
本装置的控制电路使用单总线与TINI通信,使用TINI的以太网接口作为用户实施互联网远程监控的接口。TINI内部存贮的Java环境下开发的远程测控程序,在TINI上面建立了Web服务器,并且通过Web服务向用户提供了一个测控界面,TNTI通过Web服务接收到用户的控制指令后,对指令进行解码,并转换成控制电路能识别的编码,控制电路接到编码后即根据编码的功能含义实现具体的控制操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总线扩展和维护,用户终端可方便通过Internet实现自动抄表(水、电、气三表),安全防范(燃气泄漏、非法入侵),家电的远程控制等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实现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HT46R47微控制器引脚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模块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交流电源输出模块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市电过零检测模块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发射模块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接收模块电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类功能模块和通信接口初始化框图。
图中标记:1-供电输入口,2-交流电输出口,3-I/O接口,4-市电输入口,5-I/O接口,6-“A”脚数据线,7-“B”脚数据线,8-“C”脚数据线,9-“X”脚数据线,10-I/O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2是HT46R47微控制器引脚图,微控制器是家庭远程控制装置的核心部分,本装置的所有控制操作都是通过本微控制芯片实现,微控制器的PA5脚连接的一个RJ11接头与家庭宽带网络接入嵌入式设备TINI连接,从而通过TINI的网络接口连接到Internet。图3是电源模块电路图,通过供电输入口(1)为本控制装置上的红外线发射管提供所需的+12V直流电源和HT46R47微控制器及其他TTL集成块所需的+5V电源。其中+12电源要求比较低,直接由外部直流电源供应;而+5V电源质量要求比较高,与控制板的工作稳定性息息相关,它由+12降压稳压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工学院,未经桂林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87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