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节式电动多点干油润滑泵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08589.X | 申请日: | 2008-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74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 发明(设计)人: | 孙中伟;王海学;苏云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中伟 |
| 主分类号: | F04B53/00 | 分类号: | F04B53/00;F04B15/02;F04B2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620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电动 多点 润滑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为机械运动的多个摩擦副节点(如轴承)输送润滑脂进行加油润滑的可调节式电动多点干油润滑泵,属于润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多点干油润滑泵有列入中国机械行业标准JB/T8810.3-1998及中国重机行业标准JB/ZQ4480-1997的泵类产品,其结构原理基本类同,它由电机通过减速机构驱动偏心轴或凸轮轴旋转,带动多个沿径向或轴向布置的压油泵元件的柱塞作往复运动,依靠单个柱塞的往复运动完成吸油和压油过程,将油脂从各个压油泵元件的出油口注入设备各润滑点。但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1、压油泵元件的内部结构决定了柱塞的吸油、压缩、供油、复位再吸油的工作过程是靠单个凸轮或偏心轮的推动来实现的,当柱塞压缩润滑脂到达上止点开始供润滑脂后又复位回到下止点吸润滑脂,尽管压油泵元件上设有止回阀,但由于润滑脂粘稠,使止回阀的止回动作太慢,随着柱塞的复位退回又回带一部分润滑脂,使已经形成的负高压减小,这就直接影响到润滑脂的注入量的减少,导致润滑泵的效率低,润滑效果不好;另外,控制柱塞的往复运动是依靠油压和弹簧的共同作用来实现的,考虑到润滑脂粘稠,容易引起压油泵元件堵塞,降低可靠性。
2、多点干油润滑泵中各个独立出油口的油量调节采用调节压油泵元件中的螺套以改变吸油容积,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并必须在拆除压油泵元件上的供油管和停机状态下才能进行,因此不能保证主机各摩擦副节点及时得到所需的最佳润滑油量,导致主机设备使用寿命短,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多点干油润滑泵工作效率低和出油口油量调节不便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可调节式电动多点干油润滑泵,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调节式电动多点干油润滑泵包括电机、蜗杆蜗轮组成的减速机构、由带有圆齿的转动盘、干油过滤网和压油盘构成的刮油装置、由固定盘和沿固定盘圆周方向布置的多个可调节式双柱塞泵构成的可调节式双柱塞压油泵机构组成,由于润滑脂粘稠,采用一种刮油装置把储油桶中的润滑脂压入泵壳内,方便工作柱塞吸油,来减少工作柱塞的吸空现象,刮油装置装在泵壳的上部,通过定位螺钉和突出的圆台固定在泵壳上,依靠带有圆齿的转动盘与齿轮啮合来获取动力。在泵壳的前方设有泵盖,在泵盖与泵壳之间设有密封垫,泵盖由螺栓紧固在泵壳上,与泵壳组成密封腔,在泵盖上设有多个出口单向阀,这些出口单项阀的进口通过铜管与可调节式双柱塞泵的出油口连接,出口单项阀由小螺母固定在泵盖上,在泵盖上还设有油量调节定位轴,油量调节定位轴通过O型密封圈与螺塞的内壁接触,由螺塞紧固在泵盖上,在油量调节定位轴的一端设有“凸”型体,插入泵壳内对应的可调节式双柱塞压油泵机构的调节螺钉的“凹”槽中,当需要调节某个出油口的供油量大小时,只需松开螺塞,相应旋转油量调节定位轴,就可以实现对工作柱塞行程的调节,改变吸油容积,从而可实现规定油量范围内的油量大小调节。蜗杆、蜗轮与可调节式双柱塞压油泵机构均安装在泵壳的内部,蜗轮的一端插在轴套中,轴套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入泵壳的后部(远离泵盖的一侧),蜗轮的另一端通过联轴节与传动主轴的一端连接,传动主轴的另一端插入泵盖中,绕泵盖的中心旋转。可调节式电动多点干油润滑泵的整体传动机构采用单输入多输出的并联机构形式,电机与蜗杆通过联轴节连接,电机的旋转动力经蜗杆蜗轮减速后,作为单输入动力驱动蜗轮和传动主轴旋转,齿轮通过半圆键固连在蜗轮上,蜗轮的旋转动力通过齿轮和带有圆齿的转动盘传递给刮油装置,带动刮油装置运动,驱使储油桶中的润滑脂通过干油过滤网进入泵壳内,小凸轮与传动主轴固连,传动主轴通过联轴节与蜗轮连接。这样,电机的旋转动力通过蜗杆、蜗轮减速后,传递给蜗轮,使与蜗轮固连的齿轮和与传动主轴固连的小凸轮同时获得旋转动力,小凸轮与大凸轮之间通过端面接触的方式来传递动力,通过小凸轮的旋转带动大凸轮一起旋转,驱动沿固定盘径向均布的多个可调节式双柱塞泵完成吸油和压油过程,将润滑脂从各可调节式双柱塞泵的出油口流经出口单向阀注入主机设备上多个独立的摩擦副节点,完成润滑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中伟,未经孙中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85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声音频编/解码方法及编/解码器
- 下一篇:大功率LED模组光源灯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