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重热管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07384.X | 申请日: | 2008-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31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 发明(设计)人: | 阮庆源;张昆荣;林国俊;阮庆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吴贵明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重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重热管,尤指一种使用内、外层的导热方式以增加散热效率的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的导热管即因均为单一化使用,故而在使用上因具有方便性及普遍性而为众厂商所使用,然而,此一已知方式在实施后却发现具有以下弊端:
1、已知的导热管在使用时均需搭配其它亦具有散热效果的部件使用,如:风扇、金属导热块......等,造成结构上的复杂性及繁锁,总体而论并不经济。
2、已知的导热管在经长久使用后,外层均会结垢或结碳,这些垢或碳的形成因导热管内的热无法适时发散出去,而让导热管内的热传到表面后与水或空气接触而得,这些垢或碳的形成不仅会影响到导热管的导热效率,更会减低导热管的使用寿命,长久下来,会使得导热管的表面出现裂痕,进而影响到使用上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结构改良,希望由此设计,提供一种可保护导热管且高效率的散热方式,为其主要实用新型的目的。
经由以上可知,为达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双重热管,其主要由内管及外管所组成,该内管为内部具有导热液且具有导热效果的导热管,其嵌设于外管内,而该外管为金属制造且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管体,其内设有中空容置部,用以容置内管,并于内管经外管开口嵌入外管的中空容置部后,于中空容置部内注入导热液,以期望由此将内管的热量经外管发散,其中,该外管的开口因用于嵌入内管,故而该外管两端开口的内径需稍大于内管外径,当外管套设于内管外侧时,因需于已嵌入内管的外管中空容置部内注入导热液,故而该外管的中空容置部需大于内管外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一、本导热管在使用时无需搭配其他亦具有散热效果的部件,故结构简单且更经济。
二、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双重导热管可增加散热面积,进而提高散热效率,并且可保护导热管防止其出现裂痕,从而保证使用上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1-2为图1-1在A-A位置的剖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1、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重热管10,其主要由一内管20及一外管30所组成,该内管20为一内部具有导热液40且具有导热效果的导热管,其嵌设于外管30内,而该外管30为一金属制造且两端具有开口31的中空管体,其内设有一中空容置部32,用以容置内管20,并于内管20经外管30开口31嵌入外管30的中空容置部32后,再于中空容置部32内注入导热液40,以期望由此将内管20的热量经外管30发散,其中,该外管30的开口31因用于嵌入内管20,故而该外管30两端开口31的内径需稍大于内管20外径,当外管30套设于内管20外侧时,因需于已嵌入内管20的外管30中空容置部32内注入导热液40,故而该外管30的中空容置部32需大于内管20外径。
请参阅图1-1、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重热管10于实施时,先将内管20经外管30一侧的开口31穿入外管30的中空容置部32内,再由外管30另一侧的开口31穿出,使得外管30得以套设于内管20外侧,而后,再于外管30的中空容置部32内注入导热液40,而让内管20上有包覆外管30的部分,亦同样被导热液40包覆,故此,当内管20的导热液40因传导热量但却不及发散时,内管20的导热液40会因此而温度上升,此时,包覆于内管20外,意即外管30中空容置部32内温度较低的导热液40,即可迅速的将内管20所累积的热量经外管30中空容置部32内的导热液40传送到更外侧,使得内管20的散热面积增加,进而加速发散该热量,也让内管20的热量得经内、外两种不同温度的导热液40而均匀发散,进而提高整个内管20的散热速率,其中,如图2所示,该内管20亦可设为加热管(Heater),亦可达相同的散热效果,更广泛而言,若内、外管20、30中各具有两种相同物性但却具有相反性质者,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如:海水与淡水、两种密度不同的化学液体......等,另外,如图3所示,如欲增加其散热效果,亦可加长外管30使其完全包覆内管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丽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73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变压器铁芯接地实时检测装置
- 下一篇:双层保温陶瓷饮水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