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井双螺杆泵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06358.5 | 申请日: | 2008-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26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 发明(设计)人: | 赵育基;廖秋根;汤小明;周新坤;杜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育基 |
| 主分类号: | F04C14/00 | 分类号: | F04C14/00;F04C2/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8000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深井 螺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装卸各类液体、半固体状态介质的液下输送装置,特别是一种适合输送/装卸高温、高粘度介质的深井双螺杆泵。
背景技术:
现有化工、原油、运输等行业,对容器或罐体盛装的液体进行输送或装卸,一般采用在容器或罐体侧壁底部开孔并用管线连接至泵房,再由电机和泵头组成的泵输送或装卸至指定区域。该种输送/装卸方式在使用中存在以下不足:1、浪费较大。这因为按行业要求,大多容器或罐体的进出管口离底部还有一定距离,尽管泵已抽完,但容器或罐体底部仍会存留很多残液介质。2、介质之间易相互产生污染,损坏介质品质或直接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为多个容器或罐体的管线均用同一设备与进出管线进行输送/装卸,这不仅同一容器或罐体因装不同介质在清除不干净时易产生污染,而且进出管线因输送不同介质也存在相当程度的污染。3、对高粘度介质或吸入管线过长时,泵易产生气蚀现象,会引起振动甚至损坏泵设备,以致无法完成输送/装卸工作。4、清洗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化工、原油、运输等行业,在对容器或罐体盛装的液体进行输送或装卸中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深井双螺杆泵,它可有效解决容器或罐体内剩余残液过多、装卸不彻底,输送/装卸不同介质时易造成相互污染,及对流动性差的介质无法输送/装卸等问题。
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深井双螺杆泵,包括电机、泵头,其特征在于,电机通过传动轴及传动轴套管与泵头连接,电机固定在支撑盖上,出口管与泵头连接。
泵头为双螺杆结构。
传动轴由一节以上构成,它们通过套筒联轴器连接。
为防止泵头润滑腔中的润滑油与工作腔介质之间相互渗漏,在泵头润滑腔和工作腔之间设有一隔空腔。
为排出出口管中的剩液介质,一扫线管设在出口管上,出口管的最高点设有扫线的压缩空气入口。
为清除泵头隔空腔中的渗漏物,一渗漏物吹扫入口管和渗漏物吹扫出口管它们的一端分别与泵头隔空腔连接,另一端与空气压缩机连接。
为配合本泵的使用,盛装介质的容器或罐体其底部需设置一凹井,用于放置泵头。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1、解决了长期来介质之间易相互产生污染,损坏介质品质或直接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难题。因为每个容器或罐体都由单独的泵输送或装卸,不经公共管道,另外,容器或罐体其底部设置了一凹井,其容器或罐体内的装卸较彻底,而且清洗也干净,大大减低了相互产生污染情况的出现。2、可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因为本泵是从容器井口直接插入至底部的凹井中,工作部件位于容器最低点,且泵自带扫线装置,可对容器内的介质装卸彻底,避免了现有方式因存留很多残液介质所造成的浪费。3、适应面广。不仅可较好地输送/装卸一般液体介质,对高粘度、流动性差的介质其输送/装卸效果也很好,不会出现汽蚀及无法输送/装卸的问题。因为泵的工作部件-泵头位于容器或罐体底部的凹井内,与介质0距离接触,可有效地防止汽蚀产生,特别是对比重小,易汽化的介质,能保证顺利装卸;另外,双螺杆泵是转子式容积泵,输出排量与转速成正比,可以大范围地调节泵的输出排量。4、清洗简捷方便。因为装卸较彻底,需清洗的工作量大为减少,另外泵体带有扫线装置,可使清洗彻底。5、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小,使用寿命延长。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局部剖视);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2,电机1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盖2上。电机1通过XL星型联轴器3与传动轴4及传动轴套管5连接。传动轴4为多节结构,它由联轴器6连接,传动轴4的节数为一节以上,具体节数依容器的深度确定。传动轴4及传动轴套管5底端与泵头7连接。泵头7为双螺杆结构,为防止泵头润滑腔中的润滑油与工作腔介质之间相互渗漏,在泵头7润滑腔和工作腔之间设有一隔空腔。出口管8与泵头7连接,为排出出口管8中的剩液介质,在出口管8上设有扫线管9,扫线管9的入口设在出口管8的最低点,出口管8的最高点设有扫线的压缩空气入口。为清除泵头7隔空腔中的渗漏物,一渗漏物吹扫入口管10和渗漏物吹扫出口管11它们的一端分别与泵头7隔空腔连接,另一端与空气压缩机连接,最佳的方式是渗漏物吹扫入口管10接在隔空腔的最高点,渗漏物吹扫出口管11接在隔空腔的最低点。
若容器具有双层,支撑盖2相应设为对应的两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育基,未经赵育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63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