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紧凑型荧光灯及其安装板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06354.7 | 申请日: | 2008-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29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 发明(设计)人: | 段晓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J61/00 | 分类号: | H01J61/00;F21V2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亚非;谭祐祥 |
| 地址: | 200070上海市天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紧凑型 荧光灯 及其 安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凑型荧光灯,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螺旋灯管的紧凑型荧光灯,以及用于该紧凑型荧光灯的安装板。
背景技术
紧凑型荧光灯又称为节能灯,具有紧凑的体积以及比同类型卤素灯或白炽灯更高的发光效率。随着人们对节约能源的重视,紧凑型荧光灯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紧凑型荧光灯一般包括一个灯管部分和一个灯壳部分。灯管的形状可以是直管或螺旋管等。灯壳部分有一个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孔,灯管就是通过安装板上的孔延伸到灯壳部分。通过安装板,灯壳部分和灯管部分可以固定在一起。灯管和安装板通常是通过粘接材料粘合在一起的。
在工艺上,通常对灯管与安装板之间的角度有一定要求;一般而言,要求灯管部分的轴线与安装板所在平面保持垂直;或者说,灯管部分的轴线与安装板的轴线相重合或者平行。目前这一要求在紧凑型荧光灯的生产过程中一般是通过专用的工具和工序来实现的。首先,通过将灯管部分垂直放置在一个专用的容器内,并将灯管伸出容器开口平面特定的高度;其次,将另外一个专用的工具保持在容器开口平面,并固定灯管管脚的位置;再次,将安装板放置在该专用的工具上,使灯管的管脚进入安装板上的相应孔内;最后,通过粘结材料将灯管和安装板粘结在一起。由于灯管在容器中的位置以及伸出容器开口的高度等均经过预先的调试,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灯管部分和安装板的连接满足所需的工艺要求。
但是,目前的这种做法也存在缺点。一方面,这种方式本身需要专门的工具和工序,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工序的复杂性;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并不总是可靠的,其不合格品率较高,特别是在安装板并非平面时更是如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使灯管和安装板之间保持适当的角度关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该技术方案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紧凑型荧光灯,包括:
至少一个灯管;
一个安装板,具有至少两个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灯管;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安装孔的内壁包括一个弹性元件,用于可调整地夹紧所述灯管的一个管脚。
根据该技术方案的另外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紧凑型荧光灯的安装板,包括至少两个安装孔,用于用于安装至少一个灯管,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安装孔设置有一个弹性元件,用于可调整地夹紧所述灯管的一个管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在安装孔的弹性元件可以可调整地夹紧灯管的管脚;这样,在安装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调整灯管插入到安装孔内的位置来调整灯管和安装板之间的角度,使灯管的轴线与安装板所在平面保持垂直。通过弹性元件的作用,灯管与安装板之间的位置既可以适度固定,满足粘接之前保持相对固定的要求,同时又保持可调整的状态,使安装人员可以容易地纠正灯管与安装板之间不够垂直的问题。这样,专门的容器和工具将不再必要;甚至,由于可以随时纠正,产品的合格率还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的这些方面和其他方面可以得到更充分地说明。
附图说明
以下示例性地结合附图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一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凑型荧光灯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紧凑型荧光灯的安装板的示意图。
在上述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的、类似的或者相应的功能特征;相同、类似或相应的功能特征用相同的标记符号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的紧凑型荧光灯。这种紧凑型荧光灯包括灯管101,灯管具有一对管脚102和103。在本实施例中,灯管为螺旋形灯管。这是一种典型的情况,但当灯管为其他形状和构造时,本实用新型同样使用。荧光灯还包括一个安装板104,通常用来将灯管与灯的其他部分相固定。荧光灯的驱动电路,镇流器电路等也可以设置在安装板上,并通过安装板与灯的其他部分相固定。安装板104上设置有一对安装孔105和106。当将灯管101与安装板104相固定时,须将灯管的管脚102和103分别插入到安装孔105和106中;此后,再通过粘结材料将灯管的管脚与安装板粘结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未经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63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