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写笔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5695.2 | 申请日: | 2008-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40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钟肖飞;陈学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海国;王艳春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电子设备输入装置,特别涉及到一种手写笔。
背景技术
电容式触摸屏是近期新兴的触摸屏,其采用一层或多层金属氧化物导电层(一般为ITO,氧化铟锡)形成不同电极。触控源(手指或手写笔)接近或接触触摸屏表面,改变触摸屏不同电极间电容,通过检测电极间电容的改变来确定触摸点。
电容式触摸屏需要触控源有导电性,使触控源形成电容的极板与触摸屏的电极形成新的电容。现有电容式触摸屏上使用的手写笔都需要一根电线与触摸屏相连,给手写笔加电激励和检测触控,在便携式设备(手机、PDA等)上使用很不方便,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在电容式触摸屏上使用的无线式手写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写笔,无需与触摸屏相连,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写笔,包括笔身部和书写端,应用于电容式的触摸屏手写输入,所述书写端设置电介质层。
优选地,所述书写端与触摸屏相对面为书写面,且此面为倾斜面。
优选地,所述电介质层为介电常数10以上的电介质。
优选地,所述电介质为氧化铜和/或氧化铁。
优选地,所述笔身部和书写端材质为导电性好的不锈钢、铁和/或铜。
优选地,所述电介质层边缘棱角采用倒角。
优选地,所述电介质层外设有柔性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柔性保护层材质为海绵和/或橡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手写笔,包括笔身部和书写端,应用于电容式的触摸屏手写输入,所述书写端设置有电介质层;所述电介质层设为半球形。
优选地,所述电介质层为介电常数20以上的电介质。
本实用新型手写笔,通过增大手写笔与触摸屏间电容,以被触摸屏系统所检测触控,实现手写输入。本实用新型手写笔无需与触摸屏相连,方便携带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书写端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手写笔,应用于投影电容式的触摸屏手写输入,通过在手写笔与触摸屏之间增加电介质层,以使手写笔与触摸屏间电容增大,实现手写输入。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手写笔包括笔身部10和书写端11,此书写端11设置有大介电常数的电介质层20。
本实施例手写笔靠近或接触触摸屏进行输入,以手写笔书写端11和触摸屏为电容极板,在手写笔的书写端11与触摸屏之间形成电容,使触摸屏电容改变,触摸屏系统通过检测触摸屏电容改变,确定手写笔在触摸屏上的书写点。为屏蔽周围环境的干扰,对其电容的改变设有逻辑阀值(参考比较值)。在触摸屏工作时,在此逻辑阀值以下的电容改变量,触摸屏系统不予响应,以方便检测触控。
由平板电容的定义式:可知电容C的大小与电容间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正比,因此手写笔与触摸屏之间使用大介电常数的电介质层20,可增大手写笔与触摸屏之间的电容,使手写笔靠近或接触触摸屏时产生的电容大于逻辑阀值,触摸屏系统可以顺利检测触控。
本实施例手写笔,通过使用大介电常数的电介质层20,以增大手写笔与触摸屏间电容,以被触摸屏系统所检测触控,实现手写输入。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第二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手写笔,应用于电容式的触摸屏手写输入,通过在手写笔的书写端11与触摸屏之间,增加电介质层20和书写端11的书写面积,以使手写笔与触摸屏间电容增大,实现手写输入。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手写笔包括笔身部10和书写端11,此书写端11设置有大介电常数的电介质层20。
请参阅图3,该书写端11与触摸屏对应面为书写面110,此书写面110为倾斜面,以在书写端11直径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书写面110的面积。
本实施例手写笔靠近或接触触摸屏进行输入,以上述书写端11的书写面110和触摸屏为电容极板,在上述书写面110与触摸屏之间形成电容,使触摸屏电容改变,触摸屏系统通过检测触摸屏电容改变,确定手写笔在触摸屏上的书写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56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摩擦提升防滑实验装置
- 下一篇:吸盘吸力增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