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附带伤口闭合功能的新型敷料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05373.8 | 申请日: | 2008-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41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 发明(设计)人: | 崔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云山 | 
| 主分类号: | A61F13/00 | 分类号: | A61F13/00;A61L15/00;A61B17/0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附带 伤口 闭合 功能 新型 敷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附带伤口闭合功能的新型敷料。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在处理由意外伤害造成的创伤和手术切口的过程中,多采取以使用缝线、皮肤钉、皮肤拉链以及粘合剂等作为闭合伤口的材料和方法。
以上各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基本解决了有关伤口闭合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不足,造成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不便与困扰。例如:利用缝线进行缝合,会对患者皮肤造成伤害,同时,可能会留下难看的疤痕。其它方法则在使用过程中、护理过程中以及材料性能、使用成本等方面存在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是一种附带伤口闭合功能的新型敷料,使用者可利用其附带的有关结构进行伤口闭合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附带伤口闭合功能的新型敷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该新型敷料是由支持贴片、连接线和覆盖贴片共同组成。支持贴片分为两片,分别置于伤口两侧,用于与皮肤组织的固定;连接线数量若干,其一端与支持贴片紧密联结,另一端游离,用于将两片支持贴片向内拉近,以闭合伤口;覆盖贴片为一片,用于伤口的覆盖及保护。
该新型敷料的支持贴片采用条形设计,底面涂敷粘性材料,支持贴片通过粘性材料与皮肤组织牢固粘合;
该新型敷料的支持贴片为各自独立的两片,外形呈对称式设计,分别放置于伤口两侧,并平行于伤口进行粘贴;
该新型敷料的支持贴片其邻近伤口侧的内缘采取加厚设计,用以牢固联结连接线;
该新型敷料的连接线为若干条,视支持贴片的长度而定,所有连接线其一端分别固定于两片支持贴片内缘,且均匀分布;
该新型敷料的连接线均保持两两相对,用以缝合打结的方式进行联结,将伤口两侧的支持贴片向内拉近,以闭合伤口;
该新型敷料的覆盖贴片为一片,其底面周围边缘涂敷粘性材料,中间部分覆以无菌材料,用于伤口的覆盖及保护。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在临床操作中,既简化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又保证了良好的伤口闭合效果,又大大减轻病人患处疤痕的形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附带伤口闭合功能的新型敷料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附带伤口闭合功能的新型敷料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附带伤口闭合功能的新型敷料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附带伤口闭合功能的新型敷料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附带伤口闭合功能的新型敷料的第三个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附带伤口闭合功能的新型敷料的第三个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1
一种附带伤口闭合功能的新型敷料由是由支持贴片(图1-1)、连接线(图1-2)和覆盖贴片(图2-1)共同组成。支持贴片(图1-1)分为两片,均为长12cm,宽4cm,分别置于伤口两侧,用于与皮肤组织的固定;连接线(图1-2)为18条,其一端与支持贴片(图1-1)紧密联结,另一端游离,用于将两片支持贴片(图1-1)向内拉近,以闭合伤口;覆盖贴片(图2-1)为一片,用于伤口的覆盖及保护。
将支持贴片(图1-1)的隔离纸取下,选择伤口的两侧分别平行放置支持贴片(图1-1),并保持平齐且连接线(图1-2)两两相对,然后粘贴牢固;将连接线(图1-2)以缝合打结的方式进行联结,将伤口两侧的支持贴片(图1-1)向内拉近,以闭合伤口;将覆盖贴片(图2-1)底面周边的隔离纸取下,覆盖伤口表面,用于伤口的覆盖及保护。
具体实施方式2
一种附带伤口闭合功能的新型敷料由是由支持贴片(图3-1)、连接线(图3-2)和覆盖贴片(图4-1)共同组成。支持贴片(图3-1)分为两片,均为长1.5cm,宽4cm,分别置于伤口两侧,用于与皮肤组织的固定;连接线(图3-2)为2条,其一端与支持贴片(图3-1)紧密联结,另一端游离,用于将两片支持贴片(图3-1)向内拉近,以闭合伤口;覆盖贴片(图4-1)为一片,用于伤口的覆盖及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云山,未经崔云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53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植物纤维建筑构件生产线
- 下一篇:植物超微粉高密度多功能板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