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药汤剂漏药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03964.1 | 申请日: | 2008-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75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 发明(设计)人: | 白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加宁 |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汤剂 漏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具体地说是一种中医用于治疗疾病或保健身体科学配伍煎制中草药口服液使用的中药汤剂漏药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中药汤剂煎制后药液与药渣的分离和过滤主要采用普通的纱布罩在容器上进行分离和过滤,或者锅盖扣在煎药砂锅上留有缝隙药液从锅盖与锅沿的缝隙流淌进行药液与药渣的分离和过滤,缺点是:1、效果不理想,药液与药渣的余热经常引发烫伤人的情况;2、一个人倒药液时,即要端药锅又要控制纱布对年纪较大的病人很困难;3、纱布漏药孔目大,药渣、药泥混于药液之中不易饮用;4、对于较大口径的容器,纱布无法用;5、纱布易污染,不卫生,且一次使用后丢弃是种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可靠的中药汤剂漏药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药汤剂漏药器,其特征在于:中药汤剂漏药器由漏药器和框架构成,所述的漏药器上部为方形或圆形平面板,方形或圆形平面板的周边边缘设有凸棱,,
在方形或圆形平面板的中部设有凹形型腔,凹形型腔的底部均布筛网状通孔,在方形或圆形平面板的下部及凹形型腔的侧面外壁上设有装配边框的耳座,耳座上设有通孔,所述的框架为方形框或长方形框,在框架的两侧边框与漏药器上的侧边通孔插接相互配合。
所述的方形框或长方形框两侧的边框截面为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
所述的耳座上的通孔为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与边框配制。
所述的凹形型腔的底部的筛网状通孔直径为0.3-2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构造,可以直接置于饮水杯或盛药液的容器上,对较大口径的盛药液容器,例如碗、盆等可将本漏药器框架架于盛药液容器上,漏药器筛网状通孔直径为0.3-2毫米,完全可将中草药药渣、药泥与药液分离,便于病人服用减少药渣、药泥对病人口感的刺激;本产品可以选用安全可靠的塑胶材料制作,可高温消毒(开水煮或开水烫),既卫生又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的可广泛的用于中药汤剂煎制后药液与药渣的分离和过滤,产品可多次重复使用,减少社会资源和材料浪费,使用简单方便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3的A-A截面图;
图3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优选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漏药器1和框架2构成,所述的漏药器1上部为方形平面板1a,在方形平面板1a的周边边缘设有凸棱1d,在方形平面板1a的中部设有凹形型腔1b,凹形型腔1b的底部均布筛网状通孔1c,在方形平面板1a的下部及凹形型腔1b的侧面外壁上设有装配边框2的耳座1e,耳座1e上设有通孔,框架2为长方形框,在框架2的两侧边框2a与漏药器1上的侧面外壁的耳座1e的通孔插接相互配合;所述的长方形框两侧的边框2a截面为长方形;所述的耳座1e上的通孔为长方形与边框2a配制;所述的凹形型腔1b的底部的筛网状通孔1c的直径为1毫米。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加宁,未经白加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39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压滤带
- 下一篇:一种机械密封腔体的降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