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风扇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003702.5 | 申请日: | 2008-0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06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 发明(设计)人: | 洪银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9/52 | 分类号: | F04D29/52;F04D29/38;F04D29/00;F04D2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玉洁 |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苓***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风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风扇,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增加散热效率及增大驱风量的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散热风扇,如中国台湾公告第247005号「直流风扇马达结构」实用新型专利,该马达包含一轴管、一定子、一转子、一驱动电路板及一框体。该定子及该驱动电路板固定设置在该框体内;其中该驱动电路板设有数个电子元件,如电力电子开关、电阻、电容、霍尔IC及脉宽调制IC等驱动元件;该驱动电路板与该定子相互电性连接,该驱动电路板产生一驱动电流驱动该定子组的线圈产生一磁场,进而带动该转子转动。
一般而言,上述现有具有下列缺点,例如:(1)当该现有马达设计成具有高功率及高扭力输出的马达时,势必使该驱动电路板的驱动电流增大,此时,在该驱动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因通过高值的驱动电流而引起大量的热能,由于该驱动电路板位于该定子的下方,且在轴向上,该驱动电路板与该定子之间形成的空间有限,因此将造成散热不良,进而降低该驱动电路板上各个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2)另外,由于目前马达的设计均会加入额外的控制功能,例如具有温度检测及速度检测等功能,因此必需增设额外的电子元件,如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多工器、模拟/数字转换器及微处理器等;为达到有效整合驱动与额外控制功能的目的,必须将上述为了实现控制功能而增设的电子元件,连同原有的电力电子开关、电阻、电容、霍尔IC及脉宽调制IC等驱动用电子元件,一并整合至该驱动电路板,然而,由于该电子元件设置于该驱动电路板上的面积将受限于马达的最大外径,因而造成该电子元件具有排列设置不易的缺点;即使可完成全部电子元件的组装,亦会更进一步提高该驱动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设置的密集度,更加不利于散热。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进一步改良上述现有散热风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风扇,其借助形成在一框体的至少一部分框边的一承载部设置一驱动电路板,以提升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风扇,其借助增加一定子的轴向厚度,以增大马达输出转矩,进而提高风扇驱风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风扇,其借助在一框体的至少一部分框边设置一承载部,以设置一驱动电路板,进而使该驱动电路板上电子元件的结合面积增加。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风扇,其包含一框体及一扇轮。该框体具有一入风端面、一出风端面、一内环壁、一轴向气流通道及一承载部,该入风端面及该出风端面分别位于该框体的二侧;该轴向气流通道是贯通该框体,且该内环壁形成该轴向气流通道;该扇轮设置在该框体内;其中该承载部形成于该框体的至少一部分框边,该承载部包含一第一侧墙、一第二侧墙及一承载空间。该第一侧墙是由该内环壁的至少一部分所形成;该第二侧墙与该第一侧墙间隔设置;而该承载空间形成于该第一侧墙及第二侧墙之间,用以承载一驱动电路板。
如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散热风扇的驱动电路板具有散热效率不佳等缺点,本实用新型将该驱动电路板设置于该框体的第一侧墙及第二侧墙之间,如此当该驱动电路板驱动时所产生的热量可由该第一侧墙上方经该轴向气流通道带出该框体外部,其确实可增加散热效率;再者,由于该驱动电路板是设置在该框体的框边,因此,该驱动电路板可增加结合电子元件的面积;且由于该驱动电路板未设置在该框体内,因此可增加该定子于轴向上的厚度,以进一步增大该散热风扇的驱风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分解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侧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分解立体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俯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框体 11 轴向气流通道 12 入风端面
13 出风端面 14 承载部 141 第一侧墙
1411顶缘 1412凸肋 1413通道
142 第二侧墙 1421顶缘 143 承载空间
1431固定部 15 内环壁 2 定子
3 扇轮 31 扇叶 311 入风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37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人脚踏旅游三轮车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轿车悬架减震中的新型悬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