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气缸盖组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03523.1 | 申请日: | 2008-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25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 发明(设计)人: | 梁圭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圭兴 |
| 主分类号: | F02F1/24 | 分类号: | F02F1/24;F02F1/42;F02M61/14;F01L1/245 |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刘继春 |
| 地址: | 730050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缸盖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用内燃机气缸,特别是一种内燃机气缸盖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运输车辆仍旧普遍使用点燃式内燃机为其提供动力,节能降耗是各国研究人员的努力方向。鉴于世界能源日趋紧缺,原油价格暴涨,申请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方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内然机节油及减少尾气排放的研究探索。经过反复实践,对内燃机气缸缸盖和对液压挺杆进行了改造,并在一辆已行驶20万以上公里的330.K8BLOL SDL型桑塔纳轿车上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更加理想的实际效果,并经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节油显著、内燃机动力提升明显、结构简单的内燃机气缸盖组件。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燃机气缸盖组件,包括缸盖本体和液压挺杆;缸盖本体设有安装密封垫圈的凸缘;缸盖本体设有凹腔,凹腔底面设有火花塞螺孔/喷油嘴孔、进气孔、排气孔;其特征在于:火花塞螺孔/喷油嘴孔、进气孔及排气孔的边沿与凹腔侧壁之间的距离是1~3毫米;液压挺杆外杆(指具有与凸轮接触面的这个部件)的长度比原有长度短0.1~0.2毫米,液压挺杆内杆(指具有与气门杆接触面的这个部件)的长度比原有长度短0.15~0.25毫米。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知道:火花塞螺孔是对于汽油机而言,它是用于安装火花塞的火花塞螺孔;喷油嘴孔则是对于柴油机而言,它是用于安装高压喷油嘴的喷油嘴孔。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结构的气缸缸盖比较,其凹腔容积大大减小,使燃油充分燃烧,提高了燃烧的热效率、提高动力,降低了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从而降低油耗、提高功率。
申请人在实际操作时,是对一辆330.K8BLOL SDL型桑塔纳轿车的内燃机气缸盖组件进行了改造:用与缸盖材料相当的金属,对缸盖凹腔进行填补,使火花塞螺孔、进气孔与排气孔的边沿至缸盖凹腔壁的距离为3毫米~1毫米,并且,对液压挺杆与凸轮的接触面进行了磨削、对液压挺杆与气门杆的接触面进行了磨削,使液压挺杆外杆的长度比原有长度短0.1~0.2毫米、液压挺杆内杆的长度比原有长度短0.15~0.25毫米;这样,使气门开度减小,降低了液压挺杆的行程。
本实用新型经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襄樊)检测,其检测结果见表1。
表1试验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应用本实用新型,时速在百公里以上时效果明显,所以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长途高速行驶。
申请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效果进行了两项公路行驶对比实验。
1、同一辆330.K8BLOL SDL型桑塔纳轿车,断开与原油箱的油路,单独使用一容器,向该容器注入93#汽油,将输油管直接与容器里的汽油相接,以平均100公里的时速行驶;使用未改进的内燃机气缸盖组件,每百公里油耗是9.76升;使用本实用新型,每百公里油耗是6.35升。
2、同一辆330.K8BLOL SDL型桑塔纳轿车,均注油60升,使用未改进的内燃机气缸盖组件,行驶路程630公里;使用本实用新型,行驶路程960公里。
该330.K8BLOL SDL型桑塔纳轿车,使用了本实用新型后在高速、省级和山区等各类公路上试运行,其累计行程达数万公里,节油效果十分显著,平均节油率在18~37%。并且,依据多位驾驶员的体验与测试,改进后车辆的输出动力明显上升,爬坡能力与同类车辆比较,提高了0.5个档位,内燃机动力提升十分明显。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各种以汽油、柴油内燃机为动力多种车辆,如摩托车、汽车、拖拉机,以及机械设备、工具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剖视图,
图4液压挺杆外杆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A向视图,
图6液压挺杆内杆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B向视图。
图中:1-缸盖本体,2-凸缘,3-火花塞螺孔/喷油嘴孔,4-进气孔,5-排气孔,6-凹腔,7-液压挺杆外杆,8-与凸轮的接触面,9-液压挺杆内杆,10-与气门杆的接触面,L-喷油嘴孔、进气孔及排气孔的边沿与凹腔侧壁之间的距离,LW-液压挺杆外杆的长度,LN-液压挺杆内杆的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圭兴,未经梁圭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35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管内加热的输液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强效除味抗菌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