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性滑块的滚柱保持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01846.7 | 申请日: | 200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27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清山;廖健雄;廖晏颐 | 申请(专利权)人: | 鼎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29/06 | 分类号: | F16C2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宋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保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动部件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设于线性滑块内,用以撑持滚柱,并且减少滚柱摩擦阻力的滚柱保持器。
背景技术
线性滑块内部设有成排的滚柱,以在线性滑轨表面循环滚动,而各滚柱设于一条挠性的保持器内,如日本特开2002-349562号(以下简称参考案一),保持器包括多个间隔等距排列的保持块,各保持块两侧面呈圆弧形,以包覆撑持滚柱,而参考案一又于保持块侧面中段设以凹入状的润滑剂槽,以容设润滑剂,提供滚柱运转时所需的润滑度。然而,由于保持块的每一侧面还是以两个弧面与滚柱表面接触而形成面接触,因此,其仍具有摩擦力大的缺陷。
另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I288212“同步运转的滚柱保持器”(以下简称参考案二),其结构大致如图7、8所示,该保持器40包括两条具挠性而呈长条状的链接部41、等距排列于两链接部41之间的多个隔体42,各隔体42由一第一保持块421、一第二保持块422、一第三保持块423依序排列组成,该位于中间的第二保持块422两侧面下半段呈圆弧形,而上半段则延伸呈平面,又该第一保持块421及第三保持块423为上半段呈圆弧形,下半段延伸呈平面,以供多个滚柱50分别位于两隔体42之间,隔体42是利用各保持块421~423的圆弧面限制滚柱50脱落而利用延伸的平面不与滚柱50接触,以降低滚柱50滚动时的摩擦阻力。
上述参考案看似减少摩擦面,但仍具有无法改善的下述缺陷:
1.实际上,该第一~第三保持块421、423的中间部位仍与滚柱50周壁呈线接触,其线接触的延伸方向恰为滚柱50的轴向,而与滚柱50的滚动方向垂直,在滚柱50滚动时仍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
2.由于滚柱50与各保持块形成轴向的线接触,因此,滚柱50滚动时,会将滚柱50表面的润滑剂刮除,降低滚柱50的润滑度,更容易产生摩擦阻力。
此外,不论是参考案一或者参考案二,其链接部周壁与滚柱之间呈面接触,滚柱滚动时,其端面将于链接部表面形成摩擦转动,形成极大的摩擦阻力,并且会将润滑剂刮除掉而无法提供润滑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现有滚柱保持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摩擦阻力、提升滚柱润滑度的滚柱保持器。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线性滑块的滚柱保持器,为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及两侧边的带状体,其包括两条具有挠性并且沿着侧边延伸的长条状链接部、多个等距排列于两链接部之间的间隔块,两链接部及各间隔块分别具有所述的上表面、下表面,于两间隔块之间形成一容槽,各间隔块分别包括两个以上的保持块,其中一保持块朝向上表面突出,与其相邻的保持块即朝向下表面突出,各保持块突出的末端并且分别朝向容槽方向倾斜,各保持块与上表面平行的断面,形成一个以上朝向容槽突出的锥面,以在每一保持块表面形成一道以上延伸于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棱线,且每一棱线最多有两个点与容槽中心的距离相同。
实施上述技术手段以后,本实用新型可获得的具体效益为:
1.由于保持块表面设有突出的棱线,并且每一棱线至多两点与容槽的中心距离相同,因此,当滚柱置于容槽内时,并且因为动作而滚动时,滚柱将会抵靠于容槽其中一周壁而与棱线形成点接触,以降低摩擦阻力。
2.由于保持块表面设有突出的棱线,因此,滚柱表面与保持块表面形成可容设润滑剂的油路,又由于本实用新型与滚柱形成点接触,因此,可以常态保持油路顺畅,以提供滚柱滚动时所需的润滑度,改善参考案会将滚柱表面的润滑剂刮除的缺陷。
3.由于相邻的保持块反向突出且朝向容槽方向倾斜,而设于保持块上的棱线也是朝向上表面及下表面延伸,因此,成型时,只需要上下模具对合成型,成型后即可顺利地脱模。
此外,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手段是于两链接部朝向各容槽的面分别设有一位于中间的凸点。其可以与滚柱的端面中心形成点接触,以减少滚柱滚动时的摩擦阻力,同时,可以使油路更为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局部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局部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7是中国台湾发明专利I288212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8是中国台湾发明专利I288212的局部立体放大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鼎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鼎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18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小区联合信道估计、多小区联合检测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二叠氮基烷烃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