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风扇及图案显示的鼠标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0703.4 | 申请日: | 200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14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林清海;陈培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清海;陈培森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风扇 图案 显示 鼠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鼠标器的创新设计,尤指一种具有风扇及图案显示的鼠标器。
背景技术
利用鼠标器来控制电脑的游标已成基本的功能。一般鼠标器被使用者以手握持,经长久使用后,在手掌与鼠标器外壳间的不透气性,会使得流汗不易排出而发生黏滞的不舒适。如果直接以一般的风扇设置于鼠标器内部,由于风扇的基本结构问题,将使得整个鼠标器体积大增,不利使用且不方便携带。尤其,如果想要加装上具有图案显示的发光板,则更将令鼠标器的整体结构大为增加,在实际应用上造成相当的不便。
在申请人于2007年10月5日所提出TW新型专利申请第96216658号「变压器式发光风扇」前案中,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发光风扇结构,其主要在风扇结构中被转动的一扇叶装置表面上设有一发光组件;并以一变压器组件,提供该发光组件电力;而变压器组件主要是由同心的一初级绕线架及一次级绕线架以分别绕有初级线圈及次级线圈而构成,该次级绕线架固定于扇叶装置上一同转动,而初级绕线架则被固定于风扇内。藉由变压器组件设计,使得扇叶装置无论在转动或停止状态下,皆可使得发光组件发出亮光。
利用此一前案技术所提供的发光风扇,由于有体积小的特点,且可维持发光组件无论在风扇转动或停止时皆可发出亮光,则可适合装设于鼠标器中使用,以对使用者手掌产生气流,并具有显示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风扇及图案显示的鼠标器,以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缺陷,藉由该数透气孔可将风扇产生的气流送出至使用者手掌,且在透光材质部份显示发光板产生的图案。
根据上述目的,一种具有风扇及图案显示的鼠标器,至少具有一适合手握持的外壳,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内部固定设有一风扇,并于该风扇上方连接一可显示图案或文字的发光板,该风扇及发光板设置于相对手掌握持位置内,且该外壳位于手掌握持位置形成有一具有数透气孔的透光材质部份。
其中,发光板可与风扇的一扇叶一同转动地固定装置于中心的一倒筒体上方。
其中,外壳的侧面开设有数进气孔,且底面位在该风扇位置下开设有孔。
其中,风扇的底部设有延伸的数支架,其以螺丝穿过而锁固于该外壳底面上方的相对孔座。
其中,透光材质部份以螺钉自该外壳底面外锁固。
其中,发光板上设有数个以产生图案或文字影像的发光二极管。
其中,风扇是一个变压器式风扇,其内部具有一变压器组件,其被设置于风扇扇叶中心所形成的一倒筒体内及该倒筒体内的一定子组件上,该变压器组件具有同心的一初级绕线架及一次级绕线架,其分别绕有初级线圈及次级线圈,且该次级绕线架设于该初级绕线架内;该次级绕线架可与该倒筒体一同转动地套接于该倒筒体内,且该次级线圈的末端导电性地连接于该发光板;而该初级绕线架则固定于该定子组件上方,且该初级线圈的末端导电性地连接至该定子组件的电路板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藉由该数透气孔可将风扇产生的气流送出至使用者手掌,且在透光材质部份显示发光板产生的图案,克服了传统结构存在的不足。
以下,将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而详加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使用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代表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图,
图3同图2,但发光板显示图案,
图4代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例图,以显示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风扇及图案显示的鼠标器1,具有一适合手握持的外壳11,其内部具有一般的光学或滚珠式坐标感应装置(图未示),以及前方设有控制按键12。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外壳11内部固定设有一风扇13,并于该风扇13上方连接一可显示图案的发光板14,发光板14与扇叶131一同转动,且固定装置于中心的倒筒体132上方,且发光板14设有发光二极管141。风扇13及发光板14设置于鼠标器1相对手掌握持位置内,同时,外壳11位于手掌握持位置形成一具有数透气孔15的透光材质部份16;藉由该数透气孔15可将风扇产生的气流送出至使用者手掌,且在透光材质部份16显示发光板14控制发光二极体141变化产生的视觉图案,可参见图3。
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扇13所产生的气流透过外壳11侧面开设的数进气孔17进入,并经过透气孔15流出,对使用者手掌产生干燥的舒适效果,可参见图4所示。而在外壳11的底部开设有一孔18,其正好位在风扇13下方,并利用垫片113将外壳11的底面浮起,产生良好的通气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清海;陈培森,未经林清海;陈培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07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