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除地坑浮力的方法及地坑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306175.X | 申请日: | 2008-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3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常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02D31/12 | 分类号: | E02D31/12;E02D29/045;E04H5/06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 楠 |
| 地址: | 550004***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浮力 方法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方法涉及一种建筑地坑,特别是涉及一种消除地坑浮力的方法及地坑结构。
背景技术
地坑类中空构筑物是工业厂房中常见的一种地下式建筑物,常用做地下式泵房。由于是地下中空式构筑物,因此当地下水位较浅时,就会对地坑产生较大浮力,如果地坑自重为G,水的上浮力为F,若上浮力F大于地坑自重G时,地坑将发生上浮,如果各部位的上浮速度不一致时,将会导致地坑发生开裂甚至破坏。这一情况,在季节性地下水位变化明显的地区表现的更为突出,季节性地下水位变化明显常是由于该地区降雨量过于集中,一年内的降雨量往往集中在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旱季地下水位很深,因此地坑不会受到浮力的作用,而雨季时地下水位会快速上升,地坑将受浮力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处理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简单的加厚地坑底板及坑壁厚度以增加结构自重,即G值,但这样势必造成材料的浪费;另一种就是将其设计成底部配置有抗浮桩的地坑结构。通过抗浮桩侧壁与土壤的摩擦力及抗浮桩底部的锚拉力抵抗上浮力。可以看出以上两种方法耗费的材料量都较多,由于地坑受浮力作用仅在雨季出现,季节变化性明显,在更长时间的旱季内这些耗费大量材料的抗浮设施或措施却闲置无用,造成了材料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地坑浮力的方法及地坑结构,其方法可有效减小或完全消除地下水对地坑产生的浮力,其地坑结构简单实用,可大大节省建筑材料的用量,降低建造成本,避免造成材料浪费,实现地坑类构筑物抗浮的实时性和可控性,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方法是在地坑侧壁上设置溢水孔,当地下水位超过溢水孔时,使地下水溢入地坑内,使地坑内的水平与地下水位达到平衡,以消除地下水内地坑的浮力。
上述的消除地坑浮力的方法中,所述溢水孔的孔口设有滤网,溢水孔的孔内设有过滤层,防止淤泥进入地坑。
前述的消除地坑浮力的方法中,所述溢水孔的孔口设有止水阀,以便控制地坑内的水位。
前述的消除地坑浮力的方法中,所述溢水孔上方的地坑内设工作平台,以方便人员操作一种消除地坑浮力的地坑结构,包括地坑,在地坑的侧壁水平预埋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防水套管,防水套管的内端口设有滤网和止水阀,防水套管内设有过滤层。
上述的消除地坑浮力的地坑结构中,所述防水套管的直径为150~200mm,两根或两根以上的防水套管之间的间距为2~3m之间。
前述的消除地坑浮力的地坑结构中,所述防水套管上方的地坑内设工作平台,工作平台高于理论计算平衡水位线200~500mm。
前述的消除地坑浮力的地坑结构中,所述防水套管的中心线高于地坑底板标高平面200~5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方法后,地坑的抗浮不再简单地依靠增加地坑自重或配置抗浮桩来实现,从而大大减少了材料用量,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使地坑抗浮功能实现了可调控性,可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即时调整,十分灵活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地坑,2-防水套管,3-滤网,4-止水阀,5-过滤层,6-工作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做任何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本发明的消除地坑浮力的方法及地坑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方法是在地坑上开一个溢水孔,溢水孔的孔口设有滤网,溢水孔的孔内设有过滤层,防止淤泥进入地坑。当地下水位超过溢水孔时,使地下水溢入地坑内,使地坑的自重增加从而达到与地下水位上升带来的浮力相平衡。溢水孔的孔口设有止水阀,以便人为控制地坑内的水位。溢水孔上方的地坑内设工作平台,可在工作平台上安装设备,以方便人员操作,操作人员可以蹲在工作平台上打开或关闭止水阀。或进行其它正常生产工作的操作。
一种消除地坑浮力的地坑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地坑1,地坑1的侧壁水平预埋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防水套管2,防水套管2的直径为150~200mm,两根或两根以上的防水套管2之间的间距为2~3m之间。防水套管2上方的地坑1内设工作平台6,工作平台6高于理论计算平衡水位线200~500mm。防水套管2的中心线高于地坑1底板标高平面200~500mm。防水套管2的内端口设有滤网3和止水阀4,防水套管2内设有过滤层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61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自行车座杆结构
- 下一篇:平衡悬架装置的设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