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盖卡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305882.7 | 申请日: | 2008-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2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正;黄立汉;黄建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盖卡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盖卡锁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移动 电话等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池盖卡锁结构。
背景技术
移动电话及个人数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 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应用日益广泛,而提供便携式电子装置能量的电 池因随着能量消耗,不得不进行更换,为使电池安装方便,人们设 计出许多电池盖卡锁结构。
现有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池盖卡锁结构一般包括一开设于 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上的凹槽及一可将该凹槽遮盖的电池盖。当 电池装进该凹槽内后,该电池盖卡固于该壳体上以将电池限制于该 凹槽内。而为了使该电池盖卡固于壳体上,一般在电池盖一端设置 一对卡钩,另一端设置一卡锁销,对应的在壳体一端设置一对卡槽, 另一端设置一扣锁孔。安装时,先将电池盖的卡钩插入壳体的卡槽, 再将电池盖以该卡槽为轴朝向壳体方向旋转并按压该电池盖直至 电池盖的卡锁销卡入壳体的扣锁孔中。
该类电池盖卡锁结构虽可将电池稳固地固定于该壳体内,然而 一旦电池盖与壳体结合后,电池盖难以拆装,造成使用的不便。此 外,通过卡钩与卡槽的配合使该电池盖与该壳体卡合于一起,该电 池盖与该壳体之间亦难免产生间隙,而使水等液体进入该凹槽,进 而破坏电池的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且可防水的电池盖卡锁结 构。
一种电池盖卡锁结构,包括一本体及卡合于该本体上的电池盖, 该本体上开设一用于容置电池的容置腔,该电池盖卡锁结构还包括 一第一磁性元件及一第二磁性元件,该第一磁性元件为一中空板状 体,且环绕设置在该电池盖的整个周缘,该本体开设一围绕该容置 腔的凹槽,该第二磁性元件为一形状和尺寸与该第一磁性元件相一 致的中空板状体,该第二磁性元件固定于该本体的凹槽内,且同样 环绕该电池盖的整个周缘设置;该第二磁性元件朝向该第一磁性元 件的表面的磁极与该第一磁性元件朝向该第二磁性元件的表面的磁 极相反,该第一磁性元件与该第二磁性元件之间的吸引作用使该电 池盖的整个周缘都与该第二磁性元件紧密结合于一起而封闭该容置 腔。
相较于现有技术,该电池盖的整个周缘都与该第二磁性元件紧 密结合于一起以封闭该容置腔,如此,有效地避免外界的水等进入 该容置腔内。而当需打开该电池盖时,克服该第一磁性元件与该第 二磁性元件之间的吸引力即可将该电池盖打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电池盖卡锁结构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电池盖卡锁结构的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电池盖卡锁结构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盖卡锁结构,其适用于移动电话等便携 式电子装置。
请参阅图1及图2,该电池盖卡锁结构100用于将一电池10卡 锁于其内,包括一电池盖20、一第一磁性元件30、一第二磁性元件 40及一本体50。
该电池盖20大致为一方形板状体,其包括一远离该本体50的 第一表面22及一与该第一表面22相背的第二表面24。该电池盖20 可以为由热塑性树脂材料制成,比如由聚氯乙烯树脂(polyvinyl chloride)、聚碳酸酯树脂(polycarbonate)及聚苯乙烯(polystyrene) 的一种或几种制成。
该第一磁性元件30为一中空板状体或者为一环状体,其外轮廓 的形状和大小与该电池盖20的相当。该第一磁性元件30固定于该 第一表面22上,固定的方式可以为模内一体成型或热熔。
该第二磁性元件40为一中空板状体,其形状和大小与该第一磁 性元件30的形状和大小相当。该第二磁性元件40上开设一缺口42, 通过该缺口42便于将该电池盖20与该本体50分离,具体原理下面 将详述。该第二磁性元件40朝向该第一磁性元件30的表面的磁极 与该第一磁性元件30朝向该第二磁性元件40的表面的磁极相反。 该第二磁性元件40固定于该本体5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58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短路故障限流器
- 下一篇:白光二极管柔光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