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卫星接收天线快速定位调整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305824.4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9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3/00 | 分类号: | G05D3/00;H01Q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顺德 |
地址: | 621000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卫星 接收 天线 快速 定位 调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技术,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卫星接收天线快速定位调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的中星9号卫星已经发射上天,未来可预测的直播卫星市场将会呈现爆炸性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卫星天线的市场也会有非常大的增长。现有技术中的卫星天线的安装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现有技术的卫星天线的定位调整方法是:安装人员需要不停的调整卫星天线的各个位置,同时要通过机顶盒、电视机实时参考调整效果,效率比较低。而实际上,我们对卫星天线的调整,就是在不断调整其仰角、方位角,只要能快速找准这两个角度,我们就能够快速的对卫星接收天线进行定位,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得知处于各城市的卫星接收天线调整所需要的仰角、方位角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卫星接收天线快速定位调整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卫星接收天线快速定位调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获知卫星接收天线调整所需要的方位角、仰角信息;
b.在卫星接收天线的垂直支撑架上固定具有指南和量角功能的装置,如果卫星接收天线所处的位置在北半球,需保证卫星接收天线的纵切面方向与南指向针方向一致,如果卫星接收天线所处的位置在南半球,需保证卫星接收天线的纵切面方向与北指向针方向一致;
c.水平方向旋转卫星接收天线,直至其原方向对应的指针指向需要定位的方位角度数;
d.在卫星接收天线的尾端垂直放置具备量角功能的装置,并使其0°角线水平,使其90°角线垂直,在卫星接收天线的尾端固定一个指针,并保证其指向与卫星接收天线的轴心线一致;
e.上下方向旋转卫星接收天线,直至其尾端的指针指向需要定位的仰角度数。
所述步骤b中,具有指南和量角功能的装置为可量角指南针。
所述步骤d中,具备量角功能的装置为量角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快速准确的调整卫星接收天线,提高安装人员的工作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的主要发明点在于:获知卫星接收天线调整所需的仰角、方位角信息后,采取相应的仪器根据仰角、方位角信息直接调整卫星接收天线,准确、快捷,可提高安装人员的工作效率。
实施例:
本例中的具有指南和量角功能的装置采用可量角指南针,具备量角功能的装置采用量角器;本例中的卫星接收天线快速定位调整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a.从互联网上查询需要安装的卫星接收天线的仰角、方位角信息,比如:需要安装的卫星接收天线位于某城市,该卫星接收天线需要定位A卫星,那么就需要在互联网上查询处于某城市的卫星接收天线要定位A卫星时需要的仰角、方位角信息;b.在卫星接收天线的垂直支撑架上固定可量角指南针,如果卫星接收天线所处的位置在北半球,需保证卫星接收天线的纵切面方向与南指向针方向一致,如果卫星接收天线所处的位置在南半球,需保证卫星接收天线的纵切面方向与北指向针方向一致;c.水平方向旋转卫星接收天线,直至其原方向对应的指针指向需要定位的方位角度数;比如:该卫星接收天线处于北半球,在安装好可量角指南针后,水平方向旋转卫星接收天线,使其南指向针指向需要定位的方位角度数,即完成了方位角的调整;d.在卫星接收天线的尾端垂直放置具备量角功能的装置,并使其0°角线水平,使其90°角线垂直,在卫星接收天线的尾端固定一个指针,并保证其指向与卫星接收天线的轴心线一致;e.上下方向旋转卫星接收天线,直至其尾端的指针指向需要定位的仰角度数,根据对角线原理,指针当前指示的角度即为当前卫星接收天线的仰角。完成方位角和仰角的调整即完成了对卫星接收天线的安装。
由于本发明中对卫星接收天线调整时所使用的装置均属于现有技术,对其安装位置并不仅仅限于本发明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根据本发明的描述稍作改动来实现卫星接收天线的快速定位,其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58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