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定装置及具有该固定装置的闪光灯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810305459.7 | 申请日: | 2008-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7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书凡;黄恒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9/00 | 分类号: | F21V19/00;G03B15/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装置 具有 闪光灯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及具有该固定装置的闪光灯组件。
背景技术
使用闪光灯是增加景物亮度的一种方式,尤其在昏暗的地方,打闪光灯会使景物变得更 明亮,因此,随着摄影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拍摄出高品质的照片,照相机、具有拍照功能 的手机等电子元件中都装设有闪光灯组件。
一般地,闪光灯组件包括一个具有正、负电极的闪光灯管、一个反射伞、一个电路板组 件以及一个承载架构。该正、负电极位于该闪光灯管的两端。该闪光灯管穿设于该反射伞后 承载于该承载架构上,该承载架构固定于该电路板组件上。该闪光灯管与该电路板组件电性 连接。
通常地,该闪光灯管与该电路板组件采用导电弹片焊接的方式实现电性连接,具体为: 该电路板组件上通过表面组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SMT)安装两个具有平台 的导电弹片,该闪光灯管的正、负电极通过焊锡分别焊接在该导电弹片的平台上,如此,该 闪光灯管即通过该导电弹片与该电路板组件电性连接。然而,作业人员在产线上进行弹片焊 接时,经常会为了焊接方便使该闪光灯管相对该承载架构移动,从而使该正、负电极在该平 台上的位置发生改变,即产生闪光灯管偏位问题。闪光灯管的偏位会导致闪光灯组件的光效 变差,例如闪光指数及配光都会变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闪光灯管偏位的固定装置及具有该固定装置的闪光 灯组件。
一种固定装置,其用于固定工件。该固定装置包括一个基板,两个分别从该基板两侧延 伸的具有弹性的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该第一夹持臂包括一个第一连接部、一个第一限 位部以及一个第一支撑部。该第一连接部从该基板上延伸,该第一连接部、该第一限位部以 及该第一支撑部依次连接。该第二夹持臂包括一个第二连接部、一个第二限位部以及一个第 二支撑部。该第二连接部从该基板上延伸,该第二连接部、该第二限位部以及该第二支撑部 依次连接。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相对并共同抵持该工件,该第一支撑部与该第二支 撑部相对并共同撑该工件。
一种闪光灯组件,其包括一个具有正、负电极的闪光灯管,一个反射伞,一个设置于该 反射伞上的触发电极,一个电路板组件以及两个位于该电路板组件上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 置包括一个基板,两个分别从该基板两侧延伸的具有弹性的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该第 一夹持臂包括一个第一连接部、一个第一限位部以及一个第一支撑部。该第一连接部从该基 板上延伸,该第一连接部、该第一限位部以及该第一支撑部依次连接。该第二夹持臂包括一 个第二连接部、一个第二限位部以及一个第二支撑部。该第二连接部从该基板上延伸,该第 二连接部、该第二限位部以及该第二支撑部依次连接。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相对并 共同抵持该正、负电极,及该第一支撑部与该第二支撑部相对并共同支撑该正、负电极而将 该闪光灯管固定于该电路板组件上。该正、负电极位于该闪光灯管的两端,该闪光灯管穿设 于该反射伞。该反射伞通过该触发电极与该电路板组件电性连接。
该闪光灯组件利用该固定装置的第一支撑部与该第二支撑部共同支撑该正、负电极,以 及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共同抵持该正、负电极而固定住该闪光灯管,由于该正、负 电极各个方向的自由度都被该固定装置限定,可以防止该闪光灯管发生偏位,保证了该闪光 灯管的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闪光灯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闪光灯组件的固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闪光灯组件10包括一个闪光灯管110,一个反射伞120,一个触发电极130, 一个电路板组件140以及两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固定装置150。该闪光灯管110穿射于该反射 伞120后通过该固定装置150固定于该电路板组件140上。该触发电极130设置于该反射伞120 上且使该反射伞120与该电路板组件140电性连接。该闪光灯管110通过该固定装置150与该电 路板组件140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54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证测量准确度的刀柄跳动检测机的主轴结构
- 下一篇:非接触式对刀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