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装置及其所采用的离心风扇无效
申请号: | 200810304561.5 | 申请日: | 200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6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黄清白;赵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4 | 分类号: | F04D29/44;F04D17/08;H05K7/20;H01L23/4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装置 及其 采用 离心 风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离心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产业的迅速发展,CPU追求高速度化,高功能化及小型化所衍生的散热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在笔记本电脑等内部空间狭小的电子装置中更为突出。如果无法将笔记本电脑内的CPU等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及时有效地散发出去,将极大地影响电子元件的工作性能,同时还会缩减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
目前在电脑内,常采用由导热体、热管、散热片及离心风扇组成的散热模组对电子元件散热。导热体贴设于电子元件上吸收电子元件的热量,热管将导热体吸收的热量传递给散热片,离心风扇产生的气流吹拂散热片并与散热片发生热交换以最终将热量散发出去。因此,散热模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图1所示,传统的散热模组100包括一扇框90、一收容于扇框90内的转子98,扇框90上形成入风口95、第一出风口91及第二出风口92,该第一出风口91与第二出风口92处分别设有第一散热片组93与第二散热片组94,转子98转动时,产生的气流吹向第一、第二散热片组93、94,如图1中所示流场,气流于第一散热片组93的右侧大,左侧小,吹向第二散热片组94的气流也是下侧大,上侧小,风量分布极其不均,降低了散热片的利用率,影响了散热模组100的散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优化风量比,使其散热性能得到有效提升的离心风扇及具有该离心风扇的散热装置。
一种离心风扇,包括叶轮、底板及环绕底板的侧壁,该侧壁上设有相邻的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该叶轮产生气流排向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该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之间设有一凸块,该凸块沿离心风扇的外部向离心风扇的内部延伸,该凸块改变流出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气流量及气流分布,将气流从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导出。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离心风扇、第一鳍片组及第二鳍片组,该离心风扇包括一叶轮、一底板及环绕底板的一侧壁,该侧壁上设有相邻的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第一鳍片组与第二鳍片组分别设于该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处,该叶轮产生气流排向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该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之间设有一凸块,该凸块沿离心风扇的外部向离心风扇的内部延伸,该凸块改变流出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气流量及气流分布,将气流导向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处的第一鳍片组和第二鳍片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凸块阻挡住了部分流向第二鳍片组的气流,使之从第一鳍片组流出,增大了流经第一鳍片组的风量。同时也使第一鳍片组的受风更均匀,提高了鳍片的利用率。此外,流向第二鳍片组的气流经凸块的引导至第二鳍片组的中段,使第二鳍片组的受风更均匀,提高了鳍片的利用率,从而提升了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散热模组的流场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散热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组合后的流场示意图。
图4为扇框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及图3,该散热装置包括一离心风扇10、一第一鳍片组20及一第二鳍片组30。离心风扇10包括一叶轮13、一顶板14、与顶板14相对的一底板11,及设于顶板14与底板11之间的一涡形侧壁12。
离心风扇10的顶板14、底板11及侧壁12合围构成一扇框,扇框内形成一容置空间,叶轮13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顶板14上设有一第一进风口15,底板11上设有一第二进风口16,侧壁12自底板11的周缘垂直向上延伸并环绕底板11,侧壁12上设有一第一出风口17和与第一出风口17相邻的一第二出风口18。第一、第二出风口17、18均呈直线形,且相互垂直设置。第一鳍片组20与第二鳍片组30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7与第二出风口18处。第一、第二鳍片组20、30分别由若干散热鳍片堆垒而成,其整体外形分别与第一出风口17和第二出风口18相一致。底板11上于第一、第二出风口17、18之间向上凸设一凸块19,该凸块19沿离心风扇10的扇框的外部向扇框的内部延伸。凸块19为一呈三角形的片状体,其底边水平设于该底板11上,凸块19沿离心风扇10轴向上的高度大于零而不大于侧壁12的高度,凸块19最外端不超出离心风扇10的最外端,其位于离心风扇10内部的最内端与叶轮1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毫米,如此便不会影响叶轮13的正常运转。凸块19的高度自离心风扇10的外部向离心风扇10的内部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凸块19可以与底板11一体成型制成,也可单独制成后设置于底板1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45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