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电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301880.0 | 申请日: | 2008-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4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 发明(设计)人: | 许大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奇美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4M1/02;H04M1/2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具有可移动键盘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事业的发展,市面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不同结构、样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
现有的移动电话,键盘设置于盖体或本体上,由于移动电话的体积限制,键盘的设置区 间相对较小,通常多个字母与数字共同设置在一个按键上,用户在操作按键时,常需转换输 入模式造成信息输入的不便,无法像在使用个人电脑的键盘时,数字键与字母键对应每一单 独的按键设置,使用者按压按键时,可一目了然。另外,该种移动电话在执行游戏模式时, 由于操作空间狭小,用户对按键的操作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按键设置区间大且按键操作方便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主机体、所述主机体上形成有显示屏及第一键盘,该便携 式电子装置还包括一弹性机构及一滑动键盘,所述弹性机构设置于主机体内,所述滑动键盘 收容于主机体内,通过所述弹性机构作用所述滑动键盘露出于所述主机体且与第一键盘电性 连通形成一体的键盘。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设置有一滑动键盘,该滑动键盘收容于电子 装置的主机体内,当需要执行滑动键盘上的按键时,该滑动键盘可于弹性机构的作用下弹出 于主机体,且与第一键盘电连接构成一全功能键盘。该滑动键盘增加了按键数量,可方便用 户操作;另外,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可达成多种使用模式,该主机体上设置有第一键盘,在接 听电话时,用户只需通过按压第一键盘上的按键即可实现接听,需要输入信息或玩游戏时, 通过打开该滑动键盘,滑动键盘与第一键盘电性导通、可操作多个按键,无需在按键上进行 输入模式转换,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滑动键盘收容于壳体内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滑动键盘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上壳体内表面组装有驱动元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下壳体内表面组装有驱动元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1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1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便携式电子装置以移动电话100为例。请参阅图1及图2,移动电 话100包括一上壳体10、与上壳体10配合的一下壳体20及一安装于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之间 的一滑动键盘30。该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结合形成一主机体210,所述滑动键盘30设置于主 机体210内部且可相对主机体210弹出,该主机体210内部还设置有若干驱动元件(未标示) ,该驱动元件以卡持于主机体210内或驱动所述滑动键盘30从该主机体210内露出。
所述上壳体10包括一盖板12及位于该盖板12相对二侧的一第一侧壁14与一第二侧壁16。 该盖板12的外表面设置有一显示屏122、一第一键盘124及一按钮126。所述显示屏122以用于 显示图像及信息。所述第一键盘124相邻所述显示屏122设置,其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按键 1242,如数字键。所述按钮126位于所述第一键盘124的一侧,其为一与盖板12的一孔配合的 圆台结构,该按钮126的底部抵触所述驱动元件。
请参阅图3,该盖板12的内表面上设有一配合板18及一凸体19。该配合板18垂直凸设于 该盖板12的内表面上,其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4且与该第一侧壁14垂直。所述配合板18上设有 二支柱182,该二支柱182上下并排布设与第一侧壁14平行,且该二支柱182之间形成有夹持 空间。所述凸体19为一凸柱,其位于所述配合板18一侧且邻近按钮126,用于配合所述驱动 元件。所述第二侧壁16上一第一凹槽162,该第一凹槽162相对于所述配合板18,亦位于所述 第一键盘124的侧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奇美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奇美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18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