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及其插座无效
申请号: | 200810300438.6 | 申请日: | 2008-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1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高飞;曾文浩;李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7 | 分类号: | H01R13/627;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及其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的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子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为了将电子设备内部的信息输出到其他设备或者从其他设备向电子设备的内部输入信息,通常采用连接器连接于该电子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从而可实现该电子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
连接器通常包括插头和可与插头电性连接的插座。其中,插座开设有一开口,插座通常设置于电子设备上,插头通常通过导线连接于其他设备上。下述以耳机连接器为例,耳机插头通常通过导线与耳塞连接,耳机插座通常设置于电子设备上。当需要使用耳机收听时:将耳机插头插入耳机插座的开口内,该耳机插头即可与耳机插座电性连接,从而连接该电子设备和耳塞,该电子设备便可向耳塞传输音频信号。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不小心触碰到导线,从而会拉扯到插头,使得插头会相对于插座发生位移,从而会影响插座和插头之间的导通,影响电子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连接的通畅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保证连接通畅性的插座。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保证连接通畅性的连接器。
插座包括固定部和与该固定部连接的本体,固定部上开设有插孔、缺口和与该缺口相连通的凹槽,缺口和该凹槽均设置于该固定部上围成该插孔的内表面上,且缺口开口于固定部上远离本体的端部。
连接器包括插座和可插设于插座内并相对于插座转动的插头,插座包括固定部和本体,固定部上开设有插孔,插头包括用于插设入插座的插孔内的接头,固定部上还设有缺口和与该缺口相连通的凹槽,缺口和凹槽均设置于该固定部上围成插孔的内表面上,且缺口开口于固定部上远离本体的端部,接头上设有止挡部,止挡部用于从缺口滑入固定部内并随着插头转动而进入凹槽内。
因为,上述插头的止挡部从缺口滑入固定部内后,可随着插头转动而进入凹槽内,从而可将止挡部挡设于固定部内,防止上述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较佳实施方式连接起的插座和插头的立体图。
图2和图3为插头插入插座过程的示意图。
图4为第二较佳实施方式连接起的插座和插头的立体图。
图5为第三较佳实施方式连接起的插座和插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一较佳实施方式连接器100的立体图。连接器100包括插座10和插设于插座10内并可相对于插座10转动的插头20。
插座10包括主体11和凸设于主体11上的固定部13。固定部13上开设有便于插头20插设于插座10内的圆柱形的插孔131。固定部13包括围成插孔131的内表面133、两缺口135和环形凹槽137。两缺口135相对设置于内表面133上并开口于固定部13上远离本体11的端部。缺口135的延伸方向与插孔131的轴心线方向相同。凹槽137亦设置于内表面133上,且与两缺口135相连通。凹槽137位于垂直于插孔131的轴心线的同一圆周上。固定部13还包括设置在与内表面133相背的外表面上的两凸起139,两凸起139的位置分别与两缺口135的位置相对应,以便于观测两缺口135的位置。
插头20包括壳体21和固定于壳体21上的柱形接头23。接头23用于插设入插孔131内使得插头20和插座10导通。接头23上靠近壳体21的端部设有止挡部231,止挡部231与缺口135的数目相同且位置相对。止挡部231可从缺口135滑入到固定部13内并随着插头20相对于插座10转动而进入凹槽137内并收容于凹槽137内,从而防止插头20与插座10脱离。两止挡部231均为凸耳状。壳体21上设有两凸起211,两凸起211的位置分别与两止挡部231的位置相对应,以便于在插头20插设入插座10后,观测两止挡部231的位置。
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使用时:首先,插头20的接头23与插座10的插孔131相对,并使两止挡部231的位置与两缺口135的位置相对;其次,对插头20施加以作用力F1,将插头20插入插座10内,同时,止挡部231在缺口135内滑动;最后,对插头20施加一作用力F2,使插头20转动,则止挡部231随着插头20的转动而从缺口135内滑入到凹槽137内,并收容于凹槽137内。
拆卸时:先转动插头20,使插头20上的两凸起211分别与插座10上的两凸起139位置相对应,则插头20上的两止挡部231转入了缺口135内;再对插头20施加一拉拔力,则插头20即会与插座10脱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04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