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电解槽电流的微调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300145.8 | 申请日: | 200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7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席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5C3/20 | 分类号: | C25C3/20;C25C3/1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 楠 |
地址: | 550004***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槽 电流 微调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电解槽电流的微调方法及装置,属于电解槽启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解铝的生产中,多台电解槽作为用电负载是串联后连接在低电压大电流的直流电源 上的。众所周知,串联电路当其中一个负载出现断路时,其它负载也会因断电不能工作。由 于电解槽的特殊要求,需要定期的将一台或多台电解槽停槽大修,当某个电解槽停槽时为了 不影响其它电解槽的正常工作,在每台电解槽的供电电路中设计有并联的短路母线。短路母 线通过立柱母线与短路块的闭合和断开来实现电流切换。
当电解槽维护之后,需要加入串连系列时,由于电解槽本身的用电量很大,电解槽在启 动时,启动电流是很大的,会造成电网的波动和影响整流机组的寿命,由于电流的突然增加 也会引起内衬焙烧预热初期升温过快,影响电解槽内衬的寿命,缩短内衬使用周期,甚至造 成电解槽发生漏槽事故。因此,常采用分流器的办法,使部分电流不经过焙烧槽的预热内衬 ,而通过立柱母线直接导向下游槽。
目前,实际生产常用的每组立柱母线分流器主要采用多层薄钢片焊接组合为一体,其电 流分流量需先计算好,然后根据所需分流器的薄钢板片数一次焊接而成。该方法的缺点是: 分流器的电流分流量是基本固定的,不方便调整。如需要分流30%左右。但在操作过程中发 现分流量不合适,只有拆下分流器,重新调整分流器的钢片数量,这种方法在拆卸分流器的 过程中又会造成大幅度调整分流电流的办法,又会导致焙烧槽中电流的大范围波动,也会使 槽温发生大范围的波动,严重影响预热均匀性及内衬焙烧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整方便的铝电解槽电流的微调方法及装置,可 在电解槽开槽时,随时按需要调整运行过程中的电解槽内衬实际电流量,提高内衬预热焙烧 效果和电解槽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铝电解槽电流的微调方法是在立柱母线或短路块上安装 调整夹具,调整夹具将钢片与钢片之间相互绝缘的钢片组固定在电解槽的立柱母线或短路块 上,靠近立柱母线或短路块的钢片最长,远离立柱母线或短路块的钢片按等差级数越来越短 ,对应每片钢片的端部设有调整螺钉,通过调整螺钉可将钢片逐片的与立柱母线或短路块连 接或分离,绝缘层的长度应小于最短的钢片长度;钢片组的另一端焊接在一起或通过连接夹 具与短路块或立柱母线连接。
上述的铝电解槽电流的微调方法构建的铝电解槽电流的微调装置,包括钢片组1,钢片 组1的一端经调整夹具2用紧固螺钉3固定在电解槽的立柱母线4或短路块5上,调整夹具2与钢 片组1的钢片6端部对应处设有一组调整螺钉7;钢片组1的另一端经连接夹具8与电解槽的短 路块5或立柱母线4连接,连接夹具8上设有压紧螺钉9。
上述的铝电解槽电流的微调装置中,所述的钢片组1由两片或两片以上被绝缘层10隔开 的钢片6构成;钢片组1与调整夹具2连接一端的各钢片6的长度按等差级数排列,靠电解槽的 立柱母线4或短路块5最近的钢片的长度最长。
前述的铝电解槽电流的微调装置中,所述的绝缘层10的长度小于最短的钢片6长度。
前述的铝电解槽电流的微调装置中,所述的绝缘层10用软绝缘材料制成。
前述的铝电解槽电流的微调装置中,绝缘层10用石棉布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开槽过程中,可在线随时按需要调整电解槽内衬的实际电流 量,为实施电解槽的焙烧预热电流及时快速调整,防止内衬预热偏流,控制焙烧升温速度, 是提高槽内衬焙烧质量的有效手段。可延长电解槽的使用寿命。该方法调整方便,该装置结 构简单,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中全部钢片接入后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钢片组,2-调整夹具,3-紧固螺钉,4-立柱母线,5-短路块,6-钢 片,7-调整螺钉,8-连接夹具,9-压紧螺钉,10-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01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