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300067.1 | 申请日: | 200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2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赖志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半导体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F21V9/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上海市松江区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等固态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进步,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因具光质佳(也即光源述出的光谱)及发光效率高等特性而逐渐取代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Fluorescent Lamp,CCFL)作为照明装置的发光元件,具体可参见Michael S.Shur等人在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IEEE,Vol.93,No.10(2005年10月)中发表的“Solid-StateLighting:Toward Superior Illumination”一文。
然而,随着人工照明的普及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光对自然环境、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例如光污染(夜间光害)、眩光造成人眼的伤害等等。眩光(glare)是指光源对眼睛产生的刺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光源越亮,对眼睛所造成的伤害就越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减少对眼睛产生刺激的照明装置。
一种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该至少一发光元件与该入光面相对设置,该导光板上设有多个凹陷,该多个凹陷内设有荧光物质,该至少一发光元件发出第一波长的光且耦合进入该导光板内,进入该导光板内的一部分第一波长的光经由荧光物质转换成至少一第二波长的光,该至少一第二波长的光与该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波长的另一部分光混合形成白光。
一种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以及与该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底面,该至少一发光元件与该入光面相对设置,该出光面上设有多个凹陷,该底面上形成荧光物质,该至少一发光元件发出第一波长的光且耦合进入该导光板内,进入该导光板内的一部分第一波长的光经由荧光物质转换成至少一第二波长的光,该至少一第二波长的光与该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波长的另一部分光混合形成白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照明装置中的导光板上形成荧光物质,使得该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被该荧光物质吸收并转换成不同角度的光出射,并均匀分布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因此,可降低由出光面射出的光的辉度,从而降低或消除炫光现象的出现,并产生柔和舒适的效果,减少对眼睛产生的刺激。另外,该导光板上的凹陷可减少或避免该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于该导光板的表面上产生全反射,从而可提高光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七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八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九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0的剖面示意图,该照明装置10包括一发光元件、一导光板13以及若干荧光物质15,在本实施例中,该发光元件为一发光二极管11。
该发光二极管11选自发光波长由紫外光(ultraviolet light,UV light)到蓝绿光的各种发光二极管的一种或多种,其设于该导光板13的侧面,并紧邻该导光板13,相当于主光源。
该导光板13具有透光的特性,其由透明材料制成,如硅胶(silicone)、树脂(resin)、玻璃(glass)、压克力(acrylics,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石英(quartz)、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环氧树脂(epoxy)、聚乙烯丙烯酸脂(Polyacrylate)等,该导光板13的光穿透率至少达到70%,折射率为1.4~1.7。
该导光板13为平板状,其具有一入光面136、一出光面132以及与该出光面132相对设置的底面137,该入光面136与该发光二极管11紧邻,该底面137上设有一反光面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半导体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半导体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00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炊用炉具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水流式水力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