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49578.5 | 申请日: | 2008-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6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华;魏建华;于良振;张春光;任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泰丰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 代理公司: | 济宁众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禹春 |
| 地址: | 272025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反馈 插装式 比例 节流阀 系统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特别是液压快速开启和安全可靠关闭过程中实现流量节流的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液压插装阀具有结构简单,流动阻力小,冲击小,通流能力大,动作快,泄露量少等一系列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机床、铸锻、压铸、冶金、船舶、矿山等行业。现有的大流量比例节流阀采用传统的机械结构,在大流量情况下开启时响应速度缓慢;或者采用伺服阀作先导级进行位置闭环控制,投资成本高,同时在某些涉及安全的场合需要可靠关闭的情况下,现有阀又存在关闭不可靠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它是采用三级放大结构,先导级采用比例电磁铁推动四边的滑阀,放大级采用伺服活塞杆,主级采用插装阀,先导级和放大级之间采用位移与力反馈控制,主级与放大级之间采用快速随动控制;外部控制油液通过集成的换向阀来实现主阀的可靠关闭,外控制压力作用在伺服活塞上,确保伺服活塞被压在下面的终端位置上,关闭与主通流油液的动力特性无关,主阀的开启过程是瞬时开启,最大开启量是比例可控制的,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不足问题。
本发明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是由阀套和主阀芯与先导伺服机构及换向阀组成,在阀套的侧面设有主阀进油口和主阀出油口,阀套的轴向孔内装置主阀芯,顶盖套置在阀套大直径端上,顶盖与主阀芯之间设置复位弹簧,控制盖板套置在顶盖中间的凸起部分上端,由螺钉连接,控制盖板上端连接先导伺服阀体,控制盖板上端与先导伺服阀体下端之间装置第四密封圈,控制盖板下端设有先导级进油口和先导级回油口,先导级进油口装置第八密封圈,先导级回油口装置第三密封圈,先导伺服阀体上端连接比例电磁铁,控制盖板中间设有伺服活塞杆,伺服活塞杆外侧套置内阀套,内阀套与控制盖板相互配合,伺服活塞杆一端通过顶盖中间与主阀芯接触配合,伺服活塞杆另一端设有反馈弹簧,反馈弹簧与弹簧座相连,弹簧座与伺服滑阀阀芯连接,伺服滑阀阀芯外侧套置伺服滑阀阀套,伺服滑阀阀套设有六个径向油口,先导伺服阀体侧面装有过渡板,过渡板上端设有换向阀,过渡板下端装置第五密封圈,阀套大小端处分别装置第一挡圈与第一密封圈,顶盖分别装置第二挡圈与第二密封圈,顶盖中间凸起部分与控制盖板配合处设置第七密封圈,内阀套与控制盖板配合处分别装置第三挡圈与第六密封圈,伺服活塞杆一端通过顶盖中间配合处分别装置第四挡圈与第九密封圈,第四挡圈与第九密封圈由压座压住,压座由弹簧挡圈挡住。
本发明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的效果是结构简单,开启迅速,阀芯实现安全可靠关闭,采用外控制压力快速实现阀的关闭过程,不受主通流油液压力与流量影响,控制程度和可靠性高,广泛用于机床、铸锻、压铸、冶金、船舶、矿山等行业的液压控制系统上。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1——阀套 2——第一挡圈 3——第一密封圈 4——进油口 5——主阀芯 6——活塞杆 7——顶盖 8——第二密封圈 9——第二挡圈 10——回油口 11——第三密封圈 12——控制盖板 13——第四密封圈 14——第五密封圈 15——阀体 16——过渡板 17——换向阀 18——电磁铁 19——阀套 20——滑阀阀芯 21——弹簧座 22——反馈弹簧 23——第三挡圈 24——第六密封圈 25——螺钉 26——内阀套 27——第七密封圈 28——第八密封圈 29——进油口 30——第九密封圈 31——第四挡圈 32——压座 33——弹簧挡圈 34——复位弹簧 35——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泰丰液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泰丰液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95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 下一篇:汽油机高压燃油分配管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