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聚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46995.4 | 申请日: | 2008-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0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 发明(设计)人: | 任吉中;丑树人;李晖;邓麦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任吉中 |
| 主分类号: | B01D71/64 | 分类号: | B01D71/64;B01D69/08 |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于忠晶 |
| 地址: | 116023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聚醚酰 亚胺 中空 纤维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分离膜的制备方法,特别是聚醚酰亚胺分离膜的 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气体分离膜过程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气体分离 技术,在氢气回收,空气分离、二氧化碳回收等领域有成功的应用。
聚酰亚胺是一类耐高温、耐溶剂、耐化学品的高强度、高性能材 料。芳香聚酰亚胺由芳香族四酸二酐单体和具有芳香结构的二胺单体 聚合而成,材料的性能由两种单体共同决定,聚酰亚胺在气体分离方 面表现出有较高的选择透过性。一般来讲,渗透性好的材料其选择性 较差,反之亦然,此时存在对膜材料的选择问题。目前的生产条件下, 往往很难直接得到具有致密表皮层的中空纤维气体分离膜,均需要用 涂层材料填补表面缺陷,因此会降低中空纤维膜的选择性。为了保障 得到具有较高选择性的中空纤维膜,应选取理想选择系数较高,但渗 透系数略低的材料作为制膜材料。
中国发明专利91105349.2报道了制备聚酰亚胺平板膜的方法, 其膜的渗透系数和选择性都偏低,并且平板膜用于气体分离有诸多缺 点,如装填面积小,占地面积大,耐压性能差等。中国发明专利 98113914.0制备的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其渗透系数和渗透通量偏 低,与聚砜中空纤维气体分离膜相比,性能上没有优势。
在炼厂气、合成氨驰放气的氢回收,天然气脱除二氧化碳等过程 中,操作压力在中高压范围内,一般几MPa到十几MPa,这对中空纤 维膜的耐压性能有较高要求。一方面中空纤维膜的直径不能太大;另 一方面中空纤维膜的支撑层结构要避免大孔的出现。而目前的生产工 艺采用聚醚酰亚胺制成中空纤维膜是难以实现的。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不足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聚醚酰亚胺中 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工艺独特,易操作,效率高,且生产出的聚醚 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用于气体分离领域,分离效果优异。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聚醚酰亚 胺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如下:
纺丝液组成质量百分比为15-35%聚醚酰亚胺粉末、50-75%的非 挥发性溶剂、0-25%的挥发性溶剂、0-15%的非溶剂;采用干-湿法纺 丝工艺纺丝,在5-80℃的温度下,纺丝液由喷头挤出,芯液采用纯 水或水与溶剂的混合液;初生中空纤维膜在空气中经过0-1000mm距 离后进入凝胶浴;凝胶浴温度控制在0-80℃;纺丝牵伸速率 2-50m/min。
所述聚醚酰亚胺材料其结构式为:
其中:A可为-O-、或等;
Z可为(R=H、CH3、OCH3)、(R=H、CH3、OCH3)、 (R=H、CH3、OCH3,B=-O-、-CH2-、-CO-、- SO2-、)、或
所述聚醚酰亚胺材料优选的聚醚酰亚胺材料其结构式为:
或
所述非挥发性溶剂包括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 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γ-丁内酯或N-甲酰哌啶等。
所述非挥发性溶剂包括混合溶剂,γ-丁内酯与N-甲基吡咯烷酮、 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或N-甲酰哌啶 的混合物,混合溶剂中γ-丁内酯的质量百分比0-80%。
所述挥发性溶剂采用四氢呋喃、丙酮或氯仿等;
所述非溶剂采用水、乙醇、乙二醇、丙酸、丁醇或聚乙二醇等。
所述芯液为纯水或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 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γ-丁内酯或N-甲酰哌啶的水溶液,浓 度为1-95%。
所述凝胶浴为纯水。
所述制得中空纤维膜后再用硅橡胶涂层,涂层浓度0.5-5%,涂 层温度10-60℃。
本发明具体优点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任吉中,未经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任吉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69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