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息报文的管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46806.3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1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财;白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18 | 分类号: | H04L1/1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张颖玲;王黎延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息 报文 管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息管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消息报文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多进程系统中,消息报文发送是常用的进程间通信方法。其中一些消息 报文,接收方业务进程需要在多个调度周期里对其进行访问,因此,需要保存 这些消息报文,直到业务进程不再需要访问该消息。这里,将这些消息报文所 需保存的时间叫做保活时间,将这些消息报文叫做持续消息,而将接收方进程 在一次调度后勿需再次访问的消息报文叫做非持续消息。
目前,通过在内存中设置消息缓存队列来实现消息报文的保存。具体保存 过程如图1所示,接收方进程接收到消息报文后,按照接收时间的先后,将其 从队列头开始顺序存放至消息缓存队列中,直到消息缓存队列溢出前返回到队 列头,由队列头开始顺序由接收到的消息报文覆盖消息缓存队列中存储的消息 报文,即默认消息缓存队列全部为空余内存,而在消息缓存队列溢出前返回到 队列头顺序覆盖消息缓存队列中存储的消息报文。对于这种保存方法,设设消 息缓存队列中一条持续消息需要保存的时间表示为ΔT,那么,当条件NΔT>=N 成立时,该消息报文被覆盖;其中,NΔT为在ΔT时间里到达接收方进程的消息 报文数目,N为缓冲区队列的长度。这样,当某消息报文的保活时间大于ΔT时, 就会出现调度中需要访问该消息报文,而该消息报文却已经被覆盖的问题,从 而导致系统崩溃。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息报文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能够解决新收到消息报文覆盖消息缓存队列中接收方业务进程仍需访问的持续 消息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消息报文的管理方法,设置消息状态字段值,并设置消息缓存队列;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接收到的消息报文保存至所设置的消息缓存队列的空余内存中,并为该 消息报文设置消息状态字段,将所设置的标识非保活状态的消息状态字段值赋 给该消息状态字段;
接收方业务进程被调度,如果本次调度退出后,业务进程仍需要访问该消 息报文,则将该消息报文由非保活状态改为保活状态,直到接收方业务进程不 需要再访问该消息报文后,将该消息报文由保活状态改为非保活状态。
进一步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为:设置消息报文的保活时间的门限值。
进一步地,所述将该消息报文由非保活状态改为保活状态后,该方法进一 步包括:监控所述消息报文保存时间的长度,当消息报文保存时间的长度等于 为该消息报文所设置的保活时间门限值时,将该消息报文由保活状态改为非保 活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所述消息报文在所保存时间的长度具体包括:
将所述消息报文由非保活状态改为保活状态时,为该消息报文设置定时器 并启动计时;
接收方业务进程再次被调度,重新启动该消息报文的定时器;
接收方业务进程不需要再访问该该消息报文,关闭定时器,并将该消息报 文由保活状态改为非保活状态;或者,定时器计时完成,将该消息报文由保活 状态改为非保活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消息报文的管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消息状态字段值;并用于为接收到的消息报文设置消 息状态字段,将所设置的标识非保活状态的消息状态字段值赋给该消息状态字 段;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消息报文至设置的消息缓存队列的空余内存中;
服务接口模块,用于接收接收方业务进程发送的需要访问消息报文指令或 不需要访问消息报文指令并发送至状态控制模块;
状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需要访问消息报文指令或所述不需要访问消 息报文指令,将消息报文由非保活状态改为保活状态,或将消息报文由保活状 态改为非保活状态。
进一步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
监控模块,用于设置消息报文的保活时间的门限值;并用于当所述消息报 文在所保存时间的长度等于用作该消息报文保活时间的门限值时,发送不需要 访问消息报文指令至状态控制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68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