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43645.2 | 申请日: | 2008-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5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傅雁;江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弗克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4/24 | 分类号: | C04B24/24;C04B103/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 枫 |
| 地址: | 215000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羧酸 水剂 配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配匀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的复配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站或建设工地一般比较偏僻,无专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和制备外加剂原料的存放场地,如保管不当会直接影响外加剂及原料的质量。另外,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一般会需要多种不同标号的混凝土,这就必须使用各种型号的混凝土外加剂,来满足不同标号的混凝土生产的需要。通常在加工混凝土外加剂时,根据所要制备的外加剂选用相应的原料,再按一定的配比加入容器中进行搅拌,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混凝土外加剂制备过程中原料不便保存和制备过程效率低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灵活方便,制备外加剂高效快捷的便携式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装置,具有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时对各种物料进行搅拌匀化的复配匀化锅,在复配匀化锅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原料储罐进行物料输送的进料管,在复配匀化锅的底部设置连通有减水剂储罐或加药器的出料管;所述进料管的进料方向与复配匀化锅的圆周相切。利用原料储罐对各种加工外加剂的原料进行存贮,对原料进行有效的防护,防止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变质。通过将进料管的进料方向与复配匀化锅的圆周相切,这样就可以利用物料进入复配匀化锅时的流速对复配匀化锅内部物料进行冲击行成蜗旋,对物料进行搅拌匀化,从而省去了搅拌机构,使装置变得更为的简化。
为了对物料的加入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流量传感器和进料电磁阀。利用流量传感器实时追踪物料通过进料管的流量,当进入到复配匀化锅的原料达到预定配比要求时,流量传感器再将信号传送至进料电磁阀,进料电磁阀切断原料的输送。
为了使原料再由进料管进入到复配匀化锅时具有一定的流速,以保证原料在复配匀化锅得到充分搅拌,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输送泵,在原料进入复配匀化锅开启输送泵,当进料电磁阀关闭时输送泵也同时关闭。
为了控制搅拌完毕后的外加剂的输出,再进步地: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电磁阀。
为了便于复配匀化锅和原料储罐之间的连接,降低安装需求,更进一步地:所述复配匀化锅和原料储罐之间采用软管连通。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操作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为体积较小的可移动携带的减水剂复配装置;对场地适应性强,能在各种环境下使用。
2、本发明由于利用物料自身流体力量进行匀化搅拌,可省去了专用搅拌设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装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复配匀化锅 2.原料储罐 3.进料管 4.减水剂储罐或加药器 5.出料管 6.流量传感器 7.进料电磁阀 8.输送泵 9.出料电磁阀 10.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便携式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装置,具有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时对各种物料进行搅拌匀化的复配匀化锅1,在复配匀化锅1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原料储罐2进行物料输送的进料管3,在复配匀化锅1的底部设置连通有减水剂储罐或加药器4的出料管5。
所述进料管3的进料方向与复配匀化锅1的圆周相切,在进料管1上设置有流量传感器6、进料电磁阀7及输送泵8;所述出料管5上设置有出料电磁阀9。复配匀化锅1和原料储罐2之间软管10连通。
使用时,根据混凝土标号的要求,设定各种原料的输入量;启动电控程序,各进料电磁阀7自动打开,各输送泵8启动向复配匀化锅1送料,当送料达到设定值时,流量传感器6发出信号,由电控程序分别关闭各原料管上的进料电磁阀7,同时停止相应的输送泵8;由于复配匀化锅1上的进料管3为切线方向进入,各原料在复配匀化锅1内由于惯性的作用,自行搅拌匀化。各物料自动搅拌匀化后,自动打开成品出料电磁阀9,成品减水剂则进入各储罐或由输送泵进入加药储罐直接投入混凝土生产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弗克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弗克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36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