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保节能冷暖空气调节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43598.1 | 申请日: | 2008-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5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尧棋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0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节能 冷暖 空气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空气调节器,该空气调节器不采用制冷剂和压缩机,而采用制冷晶体与空气合成使气体粒子间碰撞化合,令其瞬间制冷的原理,从而制出冷气。再通过电加热元件的加热可制出暖气,最终形成冷暖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家用电器在我国社会已经相当普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对家电的使用要求也日益提高。例如,家用空调机,无论挂式或立式为了减少声音往往把压缩机置于室外,这就给安装工作带来很大麻烦,而且还要在建筑物上打洞,将压缩机箱置于室外。对公寓来说各家有各家的情况,各家有各家的安装方案,因此压缩机箱的吊挂破坏了建筑物的即定外观,因此装空调机不在室外装压缩机箱是广大用户的期盼,对于冷暖机来说节能环保也是广大用户的迫切要求。
发明内容
根据背景技术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新的冷媒,制冷气晶体为冷却介质与空气合成,使气体粒子相互碰撞化合,在瞬间制冷达到产生冷气的效果。再者通过电子加热元件的加热达到产生暖气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环保节能冷暖空气调节器,主要由机壳,风轮,冷媒装置,热交换器,电子加热装置,电动机和控制板组成,其中:机壳的整体壳体分隔成贮气室,控制室和热交换气室,壳体背部设置有挂件和定位件,其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口,前部可安装面板,面板上部设置有出风口;在壳体的热交换室的上部通过轴承和风轮轴装有风轮,并且与电动机同轴连接;在热交换室、风轮的下方前后并排装设有热交换器和电子加热装置,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输气管的上端装有空气管,其热交换输气管的端部与1#制冷球体连接,1#制冷球体通过管路与2#减压球3连接,2#减压球,通过电磁阀与设置在贮气室中的制冷晶体贮气罐相连接,在进风口的上部安装有空气净化器;电子加热装置由远红外辐射板,电子加热元件和隔热板组成,其中,电子加热装置制成一定的弧形,远红外辐射板面向面板,其后为电子加热元件,再其后为夹层结构的隔热板;控制板和电动机安装在壳体的控制室内,电磁阀,电子加热装置和电动机通过导线与控制板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由于不采用习用的压缩机,从而使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经过反复实验和改进已达到国家的标准。本发明技术数据如下:
制冷功耗:≤0.20KW/h
制热功耗:≤1KW/h
曾氧量:(19-29%)/M3
最大噪声:≤15Bb
循环风量:500M3/h
使用电压:AC:220V/50Hz DC:24V/60Hz
电机功率:100W
温度调节范围:16℃~32℃
适用面积:(16~22)M2
样机试用实测数据:房间面积为16M2(一面墙向阳),室内温度为32℃,开机后制冷6分钟室内温度降到15℃,停机后2小时,室内温度升到23.5℃。
2、本发明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维护修理简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总体外观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总体剖视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图2A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控制面板电气原理示意图。
图中:1、机壳;2、风轮;3、冷媒装置;4、热交换器;5、电子加热装置;6、电动机;7、控制板;11、壳体;17、贮气室;18、控制室;19、热交换室;15、挂件;16、定位件;13、进风口;12、面板;14、出风口;21、轴承;22、风轮轴;42、热交换输气管;41、空气管;33、1#减压球;34、2#减压球;32、电磁阀;31、贮气罐;43、空气净化器;51、辐射板;52、电子加热元件;53、隔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尧棋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尧棋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35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