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纯秸秆发酵沼气池的制备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42599.4 | 申请日: | 2008-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5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宇;史奥之;邹评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评 |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8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发酵 沼气池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罩式的、水压式的、可利用纯秸秆作为发酵物的沼气池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秸秆用于沼气池的发酵物,已十分普通。一般采用“一层粪便、一层秸秆、一层河泥(接种物)、一层秸秆、一层粪便”方式,将秸秆与粪便、河泥等混合使用。但用纯秸秆作为发酵物的,国内应用成功的仅有几家。目前,所有的秸秆发酵应用,都面临二大难题:一、秸秆必须切碎、堆沤,仅切碎一千公斤的秸秆,就需要相当的人工成本或运输成本;二、秸秆发酵物在出料时都很困难,这个问题至始至终,都困扰着秸秆发酵的实际应用。本发明的纯秸秆发酵沼气池使用的秸秆,可以不用切碎,使用复合菌对秸秆进行处理后,直接投入到发酵池即可;而出料则相当方便,打开浮罩,在2小时内,即可出料完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工业化批量生产、现场拼接安装,可用纯秸秆作为发酵物的、多功能的沼气池。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由半球面形水嘴和下半球面体二部分组合制备成水瓢形曲面体。由上半球面体和下半球面体密封制成池体发酵间。在上半球面体的顶部开一个圆口,用于安装圆管形内封圈,内封圈与池体发酵间相联通;外封圈安装在内封圈的外部,内封圈和外封圈组合构成水封间;圆桶形浮罩倒扣放置在内封圈和外封圈之间的水封间内。圆管形水压间竖立放置在上半球面体的一侧,水压间与池体发酵间相联通,水压间的位置和大小与半球面形水嘴的位置和大小相对应;进料管安装在上半球面体与水压间的位置相对称的另一侧,进料管与池体发酵间相联通。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由于采用的是整体封装的工艺,池外壁形成了一个无缝的整体,密封性好、受力均匀,抗折、抗拉性能优越;施工十分方便,且使用寿命达三十年。
2、由于采用了浮罩结构的设计,沼气池的投料、大出料,都非常便利。
3、由于采用了浮罩式和水压式结构相结合,形成互补,用户用气均匀稳定。
4、沼气池为整体化结构设计,池体结构紧凑、整体性强、占地小,能够充分利用土壤的承载能力,池体内可承受更多更大的压力,省工省料,成本比较低。
5、池体向外斜伸出的进料管,便于进料管与厕所或猪圈的排污口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纯秸秆发酵沼气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纯秸秆发酵沼气池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包括:上半球面体1、圆管形内封圈1-1、圆管形外封圈1-2、水封间1-3、水瓢形曲面体2、半球面形水嘴2-1、下半球面体2-2、池体发酵间3、圆管形水压间4、圆管形进料管5、圆桶形浮罩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纯秸秆发酵沼气池的制备工艺如下:
1)由半球面形水嘴2-1和下半球面体2-2组合制备成水瓢形曲面体2;
2)由上半球面体1和下半球面体2-2二者密封制成池体发酵间3;
3)在上半球面体1的顶部开一个圆口,用于安装圆管形内封圈1-1,圆管形内封圈1-1与池体发酵间3相联通;
4)圆管形外封圈1-2安装在圆管形内封圈1-1的外部,圆管形内封圈1-1和圆管形外封圈1-2组合构成水封间1-3;
5)圆桶形浮罩6倒扣放置在圆管形内封圈1-1和圆管形外封圈1-2之间的水封间1-3内,在水封间1-3加水后,圆桶形浮罩6则起到密封罩的作用;
6)圆管形水压间4竖立放置在上半球面体1的一侧,圆管形水压间4与池体发酵间3相联通,圆管形水压间4的位置和大小与半球面形水嘴2-1的位置和大小相对应;
7)圆管形进料管5斜伸安装在上半球面体1与圆管形水压间4的位置相对称的另一侧,圆管形进料管5与池体发酵间3相联通。
本发明的沼气池,由于采用了浮罩式和水压式结构相结合的设计,在功能和结构上形成互补,用户的用气均匀稳定、使用快捷方便。本发明的沼气池完全可以作为纯秸秆发酵沼气池使用。秸秆可以不用切碎,使用复合菌对秸秆进行处理后,直接投入到发酵池即可;而出料则相当方便,打开浮罩,在2小时内即可出料完毕;平时小出料和日常维护,通过水压间即可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评,未经邹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25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