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eNB的光交换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41597.3 | 申请日: | 2008-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1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杜建华;李春生;陈幼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永杰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8 | 代理人: | 曹建军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enb 交换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eNB(E-UTRAN Node B,可演进的通用的无线 接入网络节点B)的光交换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eNB的RRU(Remote Radio Unit,远端射频单元)与BBU(Base Band Unit,基带 单元)间的光通信连接方式主要是采用直连方式,其连接数主要依据RRU和BBU提供的光接 口。随着光技术和光交换网络的发展及应用,正在实现eNB的RRU与BBU间的光通信方式的 多样化,而非单一的直连方式,即eNB的RRU与BBU间使用光网络通信,这是通信行业较为 流行的热点之一。eNB的RRU与BBU间的光通信连接方式采用直连方式,其具有如下缺点:
1.通信连接方式缺乏多样化,组网单一。由于现有eNB的RRU与BBU间的光通信连接方 式主要是采用直连方式,其组网受到限制,尤其是在物理地形较为复杂的区域,从而也进一 步影响了其应用。
2.eNB的RRU与BBU间的光通信链路有限。现有的eNB的RRU与BBU间的光通信链路主 要取决于RRU与BBU所提供的光接口,其连接数量受到限制。
3.传输距离受到限制。eNB的RRU与BBU在直连方式下传输距离仅为Mkm(M>0),没 法扩大,如传输距离到[M,2M],甚至更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eNB的光交换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使 得eNB的RRU与BBU间的网络拓扑结构由直连网转向了交换网,实现了RRU与BBU间的独立 通信、多对多通信以及灵活组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eNB的光交换装置,包括:源输入端、目的输出端;还包括光交换模块,所述光交 换模块包括光纤收发模块、传输地址模块、交换控制模块和光交换路由模块;其中,
光纤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源输入端的带有传输地址信息的光信号并发送光信号;
传输地址模块,用于接收光纤收发模块发送的光信号及路由查询,并对传输地址进行管 理和维护;
交换控制模块,与传输地址模块连接,用于获取光信号的传输地址信息,分析并选择光 交换模式,然后发送带有传输地址信息和光交换模式的路由控制信号;
光交换路由模块,用于接收传输地址模块的光信号并通过光纤收发模块传输给所述目的 输出端;以及用于接收交换控制模块的路由控制信号,根据路由控制信号进行选路并将光信 号通过光纤收发模块传输给所述目的输出端。
所述光纤收发模块含有光接口,其光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2。
所述源输入端、目的输出端可以是RRU或BBU,可以是不同的产家的产品。
所述传输地址模块含有传输地址路由学习表,该传输地址路由学习表由Internet地址、 物理地址、前一跳路由、下一跳路由、及路由类型组成,用于查询及更新光信号的传输地址 信息。
所述交换控制模块含有路由快照表,该路由快照表用于存放最近N次通信的路由信息, 其中N为自然数;所述路由信息包括源节点、目的节点、是否可达、是否是同一网元通信、 所使用的光交换模式等信息。
一种eNB的光交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源输入端发送带有传输地址信息的光信号给光纤收发模块,光纤收发模块将光信号透 传给传输地址模块;
B、传输地址模块查询其传输地址路由学习表,若查询成功,则将光信号通过光交换路由 模块发送给光纤收发模块,然后光纤收发模块将光信号发给目的输出端;若查询失败,则传 输地址模块将光信号发送给光交换路由模块进行缓存,同时将光信号的传输地址信息发送给 交换控制模块,进入步骤C;
C、交换控制模块获取光信号的传输地址信息,并选择光交换路由模式,然后发送带有传 输地址信息和光交换模式的路由控制信号给光交换路由模块;
D、光交换路由模块根据路由控制信号进行选路,若选路成功,则将缓存的光信号通过光 纤收发模块发送给目的输出端;若选路失败,则将失败后的选路信息返回给交换控制模块。
所述步骤A中,传输地址信息包括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15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