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复合插口的电子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41289.0 | 申请日: | 200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4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朱克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5K7/00;H05K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高占元;张秋红 |
地址: | 51805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复合 插口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复合插口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手机、MP3等现代化电子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趋势是小型化和智能化。小型化表现在设备的体积变小,重量变轻,便于用户携带。智能化表现在设备拥有多种功能,除了设备本身具有的功能外,还要求能够连接各种外部设备,因此,这就必须使电子设备上拥有不同类型的多种插口,如数据传输插口,充电插口,耳机插口等。设备有不同类型的插口,才能够连接相应的外设。用户在要求设备具体多种功能的同时,也往往要求设备美观,这在手提电脑和手机上尤为明显。现有的插口设置方式是把插口并排放置在设备的边缘,每个插口单独有一个开口,使设备边缘看起来凹凸不平,影响设备的美观。
现有的一种改良方案是为每个插口附加上一个盖子,用于防尘和美化插口处的视觉效果。但这种方案也同样带来不便,盖子经常在使用中脱落或者丢失,同时,每次使用要打开盖子,也给用户带来一定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外露插口过多,影响美观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多插口功能,又能保持设备不因具有多种插口而影响外形美观、实用的带有复合插口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复合插口的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的外壳,在外壳上开有连接口,外壳内转动连接或滑动连接有带至少一个插口的复合插口组件,复合插口组件中的每个插口轮流与连接口对应。
所述复合插口组件包括支撑架,与连接口对应的支撑架侧壁为圆弧形侧壁,圆弧形侧壁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插口及至少一个略大于连接口的挡板,在圆弧形侧壁的中轴线上设有固定在外壳上的转动轴,复合插口组件转动连接在转动轴上。
连接口所在的外壳壁板为平面,连接口两侧边缘与圆弧形侧壁间隙配合。
连接口所在的外壳壁板还可以为圆弧面,所述的圆弧外壳壁板的中轴线与支撑架的圆弧形侧壁的中轴线重合,连接口两侧边缘与圆弧形侧壁间隙配合。
具体讲,所述复合插口组件为扇形,其中心转动连接转动轴。
所述复合插口组件还可以为圆弧形,其后端通过连接杆连接转动轴。
另一种方式是:外壳内设置有滑轨,复合插口组件滑动配合在滑轨上。
复合插口组件包括支撑架,与连接口对应的支撑架侧壁上间隔设置至少一个插口及至少一个略大于连接口的挡板。
与连接口对应的支撑架侧壁与连接口两侧边缘间隙配合。
复合插口组件连接有驱动装置。
本发明采用复合插口组件滑动或转动配合在电子设备外壳内,复合插口组件上的多个插口经滑动或转动后共享一个在电子设备外壳开设的连接口,在不改变原有插口具有的实用功能的前提下,从而减少电子设备上开口的数目,兼有了实用和美观的特点。
本发明采用转动或滑动两种方式设置复合插口组件,其中,转动的方式是将复合插口组件的支撑架在与连接口对应的支撑架侧壁设计为圆弧形侧壁,圆弧形侧壁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插口可围绕转动轴转动分别与连接口对应匹配,连接外部设备,并且圆弧形侧壁上还设置有略大于连接口的挡板,转动挡板与连接口对应匹配,则将连接口封闭,美化了连接口,同时避免了灰尘进入电子设备。滑动的方式是采用滑轨的形式,复合插口组件滑动连接在滑轨上,多个插口在滑动后分别与连接口对应匹配,复合插口组件还设置有略大于连接口的挡板,滑动挡板与连接口对应匹配,则将连接口封闭。
复合插口组件的外形即支撑架的形状根据转动或滑动的特点,分别为圆弧形、扇形或长条形,以利于转动或滑动。
与连接口对应的支撑架侧壁与连接口两侧边缘间隙配合,既保证了转动或滑动的顺利进行,也避免过大缝隙容易进入灰尘的问题。
本发明复合插口组件可采用电动驱动装置驱动其转动或滑动,方便操作、匹配准确。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复合插口组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手机为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12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