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方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40982.6 | 申请日: | 2008-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6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颜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2 | 分类号: | A61K36/9062;A61P3/10;A61K33/06;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69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糖尿病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紊乱性的疾病,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糖尿病的病发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寻找针对糖尿病及其病发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的药物极其重要。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分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西药治疗和自然疗法。目前医药界普遍采用西药治疗糖尿病,毒副作用大。近年来,欧美国家开始关注天然植物提取物,希望这类自然物对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我国的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多种理论作指导,其中一种为滋补肝肾法,此法认为:肾为一身阴液之根本,肾阴一虚,势必造成干涸燥热的内环境。在此基础上导致脏腑失于濡润,而且还极易因血中乏津而致血络瘀阻,出现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甲皱微循环异常等瘀阻现象。故方中用熟地、枸杞子、麦冬、山萸肉滋补肝肾之阴,实寓六味地黄丸之意;仙灵脾温补肾阳,求阳中阴以增肾之气化之功。上述药物还均有降血糖的作用,红花、川芎活血化瘀,焦山楂消积化瘀降脂,僵蚕通络,不仅可抗凝血,促进胰岛细胞的恢复,而且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黄连清热,诸药合用,起到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引起的病发症等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方及其制备方法,目的在于为广大患者提供新的用药选择,方便患者治疗。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方,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为原料制成的:
熟地5~40份 枸杞子5~45份 麦冬10~45份 五味子5~40份
白术5~45份 山萸肉5~35份 仙灵脾5~30份 僵蚕5~25份
红花5~30份 川芎5~35份 焦山楂5~40份 黄连5~25份
花粉5~30份 石膏5~35份 益智仁5~45份 茺蔚子5~40份
夏枯草5~35份
而所述各中药材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
熟地15份 枸杞子15份 麦冬15份 五味子15份
白术15份 山萸肉12份 仙灵脾9份 僵蚕10份
红花12份 川芎12份 焦山楂15份 黄连8份
花粉12份 石膏8份 益智仁9份 茺蔚子10份
夏枯草15份
所述的制剂为片剂。
所述的辅料包括但不限于淀粉、糊精、乳糖、微晶纤维素、可溶性淀粉、羧甲基淀粉钠、聚维酮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药物组方的制备方法是:
(1)取僵蚕粉碎成细粉;
(2)取川芎粉碎成粗粉,用20~70%乙醇提取2~5次,每次6~10倍量2~5小时,滤过,药渣备用,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30(40~90℃)的稠膏;
(3)取熟地等其余15味药材粉碎成粗粉与上述药渣合并,加水煎煮2~5次,每次6~13倍量1~3小时,滤过,合并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30(40~85℃)的稠膏;
(4)将上述步骤(2)(3)所得稠膏与步骤(1)所得药粉混合,干燥,粉碎,加入适量辅料,过筛,制粒,制成片剂,即得。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我们进行了以下试验研究:
采用以下主药为基本方:
熟地15g 枸杞子15g 麦冬15g 五味子15g
白术15g 山萸肉12g 仙灵脾9g 僵蚕10g
红花12g 川芎12g 焦山楂15g 黄连8g
花粉12g 石膏8g 益智仁9g 茺蔚子10g
夏枯草15g
一、药效学实验
1.材料与仪器
1.1受试药物
本发明制备的制剂
1.2对照药物
降糖甲片: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20266,生产批号:060511。格列本脲片:西北合成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62021202,生产批号:0604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09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投料偏差自动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机械机芯旋转擒纵机构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