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牙科修复材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9764.0 | 申请日: | 2008-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4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尹玉婧;陈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6/033 | 分类号: | A61K6/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 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871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牙科 修复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牙科修复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釉质是人类牙齿最外层的部分,厚度为1~2mm。作为脊椎动物界最硬的矿化组织,釉质发挥着切割、磨碎食物的作用。但是由于自然磨损、酸性细菌腐蚀、年龄增长等原因,龋齿或者其它釉质损伤疾病是非常普遍的。严重的龋齿不仅仅是釉质损伤,还会影响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研究表明,龋面中的细菌可能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人体各处,从而诱发心脏病、动脉硬化、糖尿病、妊娠综合症等多种疾病。
预防龋齿发展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出现早期浅龋面时就做出适当处理。目前口腔临床普遍应用的治疗早期龋齿的方法是,机械除去损伤的部位,然后填上合金或树脂类材料,视情况可能会再加上合金牙冠或者陶瓷牙冠。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一、树脂、合金、陶瓷等的理化性质与牙齿本身不同,生物相容性不好,力学性质也达不到釉质本身的强度;二、机械处理的步骤会除去一些没有感染的健康的釉质部分,反而使龋洞变大,使天然釉质部分减少。所以,找到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牙科修复材料或者找到一种可以完美修复釉质损伤的方法,吸引着众多的科学工作者。
釉质的主要成分(体积95%以上)是含有碳酸根的部分氟化了的羟基磷灰石-FHA(fluoridated hydroxyapatite)。六棱柱状磷灰石晶体(直径约25~100nm)沿着c轴紧密平行排列,相邻的晶体又构成了直径约5μm米的高度有序的团簇状结构--晶柱(enamel prism)。这种高度有序的结构决定了釉质具有超凡的力学性质和抗磨损能力。同时,由于釉质基本上是无机生物矿物,通过单纯的化学的而非细胞的方法来修复或再生釉质是可能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牙科修复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牙科修复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牙釉质用磷酸溶液或过氧化氢和磷酸的混合溶液浸泡处理;
2)将上述步骤1)的牙釉质置于HEDTA-Ca-P溶液中,再在所述HEDTA-Ca-P溶液中加入氟离子溶液,反应得到覆盖有修复材料的牙釉质;
所述HEDTA-Ca-P溶液是将如下浓度的下列各物质依次加入得到的:0.05-0.15mol/L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0.05-0.15mol/L KOH、0.05-0.15mol/L Ca(NO3)2、0.03-0.09mol/L KH2O4;
所述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KOH、Ca(NO3)2和KH2PO4的物质的量比为(4.5-10)∶(4.5-10)∶(4.5-5)∶3,具体可为5∶5∶5∶3;
所述HEDTA-Ca-P溶液的pH值为6.0-7.5。
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将牙釉质用磷酸溶液浸泡处理,所述磷酸溶液为质量百分含量为37-85%的磷酸水溶液,所述浸泡时间为15-60s。
所述步骤1)中,将牙釉质用过氧化氢和磷酸的混合溶液浸泡处理,所述混合溶液中,过氧化氢的终浓度为4.9-7.8mol/L,磷酸的终浓度为2.9-7.3mol/L,所述浸泡时间为15-60s。具体配制时,一般是用质量百分含量为85%的磷酸和质量百分含量为30%的双氧水以1∶(1-4)的体积比混合得到。
所述步骤2)中,所述氟离子溶液中的氟离子可来自NaF、KF或NH4F。
所述步骤2)中,加入的氟离子溶液中,氟离子的浓度为0.01-0.03mol/L;所加入的氟离子与配制HEDTA-Ca-P溶液时所加入的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钙离子和磷酸二氢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4.5-10)∶(4.5-5)∶3∶(0.5-2),具体可为5∶5∶3∶1。
上述方法中,所述条件为35-40℃反应3-15天,具体可为37℃反应7天。
上述方法中,所述牙釉质为离体的人类牙釉质。
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牙科修复材料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HEDTA在调控羟基磷酸钙和氟磷酸钙晶体生长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97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