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离层延迟误差的获取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39098.0 | 申请日: | 2008-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9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朱衍波;王志鹏;薛瑞;汪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S5/02 | 分类号: | G01S5/02;G01S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芳 |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离层 延迟 误差 获取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电离层延迟误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0、参考站确定参考站与参考站可见卫星之间的参考站穿透点;
步骤20、参考站根据所述参考站穿透点获得参考站穿透点的电离层误差序列和误差限值;
步骤30、用户确定用户与用户可见卫星之间的用户穿透点;
步骤40、用户接收参考站发送的所述参考站穿透点的电离层误差序列和误差限值,并根据所述用户穿透点和参考站穿透点的电离层误差序列和误差限值获得所述用户穿透点的电离层延迟误差;
其中,所述参考站可见卫星为与参考站进行通信的卫星,所述参考站穿透点为参考站的接收天线和所述参考站可见卫星的天线之间的连线与假想电离层面的交点,所述用户可见卫星为与用户进行通信的卫星,所述用户穿透点为用户的接收天线和所述用户可见卫星的天线之间的连线与假想电离层面的交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层延迟误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0包括:
步骤201、参考站在当前采样时刻接收参考站可见卫星发送的导航电文参数;
步骤202、根据所述参考站穿透点和导航电文参数获得所述参考站穿透点的电离层垂直延迟的计算值;
步骤203、根据所述参考站穿透点获得所述参考站穿透点的电离层垂直延迟的预测值;
步骤204、根据所述参考站穿透点的电离层垂直延迟的计算值和参考站穿透点的电离层垂直延迟的预测值获得参考站穿透点的电离层误差序列和误差限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离层延迟误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03具体为:根据所述参考站穿透点信息,读取上一采样时刻所述参考站穿透点附近的K个参考站穿透点的电离层垂直延迟的计算值,通过双线性模型加权分析获得所述参考站穿透点的电离层垂直延迟的预测值,其中K为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层延迟误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0包括:
步骤401、接收参考站发送的所述参考站穿透点的电离层误差序列和误差限值,并根据所述用户穿透点从所述参考站穿透点中选出q个参考站穿透点,其中q为正整数;
步骤402、根据所述q个参考站穿透点的电离层误差序列获得所述用户穿透点的电离层绝对垂直延迟误差;
步骤403、根据所述参考站穿透点的电离层误差限值和用户穿透点的电离层绝对垂直延迟误差,获得所述用户穿透点的电离层总的垂直延迟误差;
步骤404、根据所述用户穿透点的电离层总的垂直延迟误差获得所述用户穿透点的电离层延迟误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离层延迟误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01具体为:获取每个参考站穿透点的电离层误差序列中与该穿透点的所有电离层垂直延迟误差平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最小的一个电离层垂直延迟误差值,并组成参考站穿透点总的误差序列;获得所述用户穿透点坐标与所述参考站穿透点总的误差序列中每个参考站穿透点的电离层垂直延迟误差对应参考站穿透点的坐标之间的距离,并将所有的距离值按升序排列组成距离序列;获取所述距离值按升序排列组成的距离序列中前q个距离值对应的参考站穿透点,其中q为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离层延迟误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02具体为:采用距离和仰角相结合加权的方法对所述q个参考站穿透点的电离层误差序列进行处理,获得所述用户穿透点的电离层绝对垂直延迟误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离层延迟误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04具体为:采用倾斜因子对所述用户穿透点的电离层总的垂直延迟误差进行处理,获得所述用户穿透点的电离层延迟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909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