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种质资源与小麦遗传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8637.9 | 申请日: | 200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5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祥 |
主分类号: | A01H1/00 | 分类号: | A01H1/00;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质 资源 小麦 遗传 改良 | ||
技术领域
种质资源与小麦遗传改良,属于作物遗传育种学领域。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广阔的种植面积和较高的产量。目前,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小麦品种遗传基础单一,能被育种利用的品种资源日益贫乏,从而严重制约了小麦育种工作的进展。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丰富小麦的遗传多样性是当前小麦育种和遗传改良的重要内容之一。
发明内容
小麦种质资源又称小麦基因资源,是培育小麦新品种的物质基础,也是研究小麦起源、进化、遗传、分类的基础材料。它不仅为培育高产优质抗逆小麦新品种提供了亲本材料,同时也为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多方面的需求提供了物质基础,为生物技术等生物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拥有小麦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对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是反映小麦遗传改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小麦遗传改进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和利用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突破性育种成就有赖于特异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小麦种质资源包括古老的地方品种、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重要的育种品系和遗传材料以及小麦的野生近缘植物(董玉琛,2001)。小麦育种学家十分重视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在广泛收集占有大量小麦种质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多学科的协作,在群体、个体、细胞、分子水平上进行了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遗传分析,充分挖掘特异基因资源,积极服务于小麦育种。根据现代小麦育种目标的要求,综合采用多种种质创新手段,创造了一批丰产、优质、抗逆、养分高效利用等各具特色的种质材料,提供育种利用,促进了小麦育种水平的提高。通过综合评价,鉴定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利用远缘杂交、聚合杂交、理化诱变与多种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创造了一批特异性状突出、育种中好用的优良种质材料,在小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协调产量构成要素始终是小麦遗传改良的基本目标。改进小麦品种品质,提高小麦品种的抗病性,抗虫性,抗障碍性环境,抗胁迫剂性能等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同时对优质专用型、高效养分利用型、功能性保健型小麦品种的选育也给予了关注。随着小麦遗传改良目标的不断调整,小麦种质的创新和特异基因的发掘应能不断适应小麦遗传改良目标多元化的需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开拓,运用各种现代育种技术,提高小麦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培育产量超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优良小麦新品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小麦品种的多元化需求,是小麦遗传改良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上述育种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相应特(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和利用。小麦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收集、保存和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为育种家创造和提供新的种质材料。紧紧围绕小麦遗传改良的目标,多学科协作,多途径结合,加强种质创新,着眼育种利用,深入开展遗传评价基础研究,是小麦种质资源研究的发展趋势(王洪刚等,1998)。充分利用小麦种质资源丰富的优势,挖掘小麦种内遗传变异,加强野生近缘物种基因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是小麦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小麦育种学家十分重视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在广泛收集占有大量小麦种质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多学科的协作,在群体、个体、细胞、分子水平上进行了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遗传分析,充分挖掘特异基因资源,积极服务于小麦育种。根据现代小麦育种目标的要求,综合采用多种种质创新手段,创造了一批丰产、优质、抗逆、养分高效利用等各具特色的种质材料,提供育种利用,促进了小麦育种水平的提高。通过综合评价,鉴定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利用远缘杂交、聚合杂交、理化诱变与多种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创造了一批特异性状突出、育种中好用的优良种质材料,在小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改进小麦品种品质,提高小麦品种的抗病性,抗虫性,抗障碍性环境,抗胁迫剂性能等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同时对优质专用型、高效养分利用型、功能性保健型小麦品种的选育也给予了关注。随着小麦遗传改良目标的不断调整,小麦种质的创新和特异基因的发掘应能不断适应小麦遗传改良目标多元化的需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开拓,运用各种现代育种技术,提高小麦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培育产量超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优良小麦新品种,是小麦遗传改良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上述育种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相应特(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和利用。小麦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收集、保存和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为育种家创造和提供新的种质材料。紧紧围绕小麦遗传改良的目标,多学科协作,多途径结合,加强种质创新,着眼育种利用,深入开展遗传评价基础研究,是小麦种质资源研究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小麦种质资源丰富的优势,挖掘小麦种内遗传变异,加强野生近缘物种基因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是小麦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祥,未经李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86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