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中药配方及其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38280.4 | 申请日: | 2008-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5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郑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红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P3/10;A61P17/00;A61P29/00;A61K35/36;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355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治疗 糖尿病 性肢端 坏疽 中药 配方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作用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中药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称之为“消渴病”。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四大血管合并症之一。1995年10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定义: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及细菌感染诸因素导致的以肢体末端疼痛、深溃疡及坏疽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多发于中老年、糖尿病病程长、病情未满意控制者。坏疽部位以下肢最为多见(占92.5%),上肢少见(占7.5%)。据美国Rowbotham报道,糖尿病病人足坏疽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17倍,在非创伤性截肢手术病人中5/6是糖尿病足。而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肢端坏疽的约占0.9%~1.7%,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肢端坏疽的约占2.8%~14.5%,这些数字足以表明糖尿病足坏疽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并非少见。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与中医学之“脱疽”基本一致,《灵枢·痛疽篇》中说“发于足指(趾)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在中医古籍文献中,脱疽是消渴病提及较多的并发症,如隋代《诸病源候论》中就有消渴“其病变多发痈疽”的记载;《卫生宝鉴》中曾记载消渴病人可以“足膝发恶疮,至死不救”;《丹溪心法》中也详细记载了消渴病脱疽的临床症状,指出“脱疽生于足趾之间,手指生者间或有之,盖手足十指乃脏腑枝干,未发疽之先烦躁发热,颇类消渴,日久始发此患,初生如粟粒泡一点,皮色紫黯,犹如煮熟红枣,黑气蔓延,腐烊延开,五趾相传,甚则攻于脚面,痛如汤泼火燃”。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微血管基膜所致微循环障碍和中小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坏死。治疗方面除局部外科清创外,改善微循环治疗是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重要治疗措施,病情严重者需做截肢手术,给病人造成终生残疾和巨大痛苦。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或以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法,显著的提高了治疗效果,大大降低了截肢率。
因此,发明一种组方配伍合理、治疗效果确切且安全无毒的中药制剂,对于解决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治疗的不足,本发明旨在解决提供一种疗效确切的、服用方便的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中药制剂的应用。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含有如下组分的药物:麦冬10~30g,生地10~30g,黄芪10~30g,穿山甲10~30g,皂角刺10~30g,金银花10~30g,蒲公英10~30g,紫花地丁10~30g,土茯苓10~30g,大黄10~30g,黄柏10~30g,牛膝10~30g,地龙10~30g,丹皮10~30g,赤芍10~30g,甘草5~15g。
本发明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属于热毒壅盛证型。症状可见患肢局部皮肤紫黑、溃破,脓液恶臭,下肢局部红肿胀,疼痛剧烈。全身症状见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脉弦数。
本发明针对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主要致病因素瘀血和热毒而治,用药原则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为主。
本发明的组方配伍如下:
麦冬、生地、黄芪三味药针对糖尿病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用药。
穿山甲、皂角刺相须为用是治疗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特色用药。
穿山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胃经。质坚性韧,走窜善行。具有活血散结、搜风通络、消痈溃坚之功,凡痈疽未成脓者可使消散,已成脓者可使溃透。《本草纲目》谓其“消痈肿,排脓血”;《本草从新》谓其“善于走窜,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
皂角刺味辛,性温。归肝、肺、胃经。质坚而行散。功能软坚散结,消痈透脓,活血通经,故可用于消渴病所致的痈疽。《本草汇言》云:“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临床上凡痈疽未溃者,多与穿山甲、金银花、赤芍药配伍,以消肿溃坚、清热解毒,如《校注妇人良方》仙方活命饮;凡气血不足,痈肿欲溃不溃者,可与黄芪、当归同用,以补益气血、扶正托毒,促其早溃,如《外科正宗》透脓散。
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土茯苓、黄柏、大黄泄热解毒除湿;牛膝、地龙活血通络;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本发明药物配伍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效。
本发明药物配伍合理,主治明确,安全无毒,服用方便。临床结果表明疗效显著,具有可推广性。
本发明为治疗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对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属于热毒壅盛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最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红,未经郑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82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电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光电转换装置
- 下一篇:热交换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