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有柔性转向杆的自推进水翼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7218.3 | 申请日: | 2008-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8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和 |
主分类号: | B63B1/28 | 分类号: | B63B1/28;B63H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7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有 柔性 转向 进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自推进式水翼装置是一种靠操作者自身的力量来驱动前进的水上运动器件。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装有柔性转向杆的自推进水翼装置。不仅增强了浮力,而且使操作者可以长时间地驱动该装置在水面上的行进。
背景技术
本发明是前一个专利(自推进式水翼装置,ZL200310112387.1,2003年11月26日申请,2006年4月5日授权)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真正实用的、规模生产并投放市场的自推进式水翼装置产品,是根据上述专利技术制造的,商品名叫水上滑板(AquaSkipper)或水鸟(Waterbird)。该自推进水翼装置的构件有:第一水翼(前翼或称小翼)、带有转向杆的导向机构(包括有与前翼相配接的转向杆与手把管、导翼、导杆、水面导向托片等)、导向机构与转向杆之间设有可施以偏压的偏压机构(弹簧)、第二水翼(驱动翼或称后翼)、装在驱动翼上方的操作踏板、支撑操作踏板的框架、以及连接第一水翼和第二水翼两大所属部件的主支撑结构(包括有主支撑杆等)。操作者在踏板上,向下用力蹬踏,使驱动翼在水中划动,就可驱动水翼装置向前。偏压机构是用了一条弹簧,可对处于滑行位置的驱动翼施以偏压。偏压机构上的偏压撤除,驱动翼得以复位,水翼装置仍可在水面上滑行。连续地蹬踏,驱动翼重复地从滑行位置变成划水驱动位置,从而使水翼装置不断地向前推进。
上述自推进式水翼装置缺点之一是,由于导向机构与转向杆之间,装置了可施以偏压的弹簧机构,以及众多地与其相关的机械部件,因而增加了机械失效的可能性、制造的复杂性与成本。所以为了增加其使用寿命,自推进式水翼装置的产品需要一种只有有限几个部件组成的转向机构,既要能足够灵活地使驱动翼有效地动作,又要能足够稳定地使水翼装置转向。
上述自推进式水翼装置需要克服的另一个缺点是它的浮力有限,致使水翼装置的启动比较困难,在水中拖动水翼装置(例如,有时需将水翼装置拖回码头再次启动)也比较费力。这是由于在水翼装置的铝合金框架、水翼等部件中充入空气的数量不够所致。所以也需要使自推进式水翼装置具有更大的浮力,增强再启动的能力,并减小水中拖动时的阻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改进的自推进水翼装置,它的导向机构只有有限的几个可移动部件组成,既能有效地使驱动翼动作,又能稳定地使水翼装置转向。该导向机构的转向杆具有基本上是刚性的顶部与相对顶部而言是柔性的底部。本发明所提出的自推进水翼装置,还使浮力得到了增强。
业内有经验人士在结合图纸审阅下文的详细叙述后,可以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点以及其它有关的优点了。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自推进水翼装置的透视图,其转向轴的底部比其顶部具有更大的柔性。
图2是根据本发明设计的另一种自推进水翼装置的透视图,其转向杆的底部是柔性的。
图3是图示了从滑行状态到驱动状态,再返回到滑行状态时驱动翼位置的循环变化。
以上的这些实例,将在下文中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这是本发明提出的自推进水翼装置10的透视图。
水翼装置10有:前翼20、后翼30(驱动翼)、导向机构40、主支撑框架结构50以及操作者踏板60等部件。导向机构40最好要有一根包含顶部(第一部分)42与底部(第二部分)43两部分构成的转向杆41。
前翼20与水面导向托片21安置成一种水面“导向”形态,前翼20、水面导向托片21、导翼(前支撑件)23、导杆25构成前导组件22。该导向机构中,前翼20与水面托片21是固定连接的,然后可转动地再连接到转向杆41下端的驱轴24上。将导向机构保持在水面上的技术,已为业内人士所熟知。
转向杆41的上端有一根手把管44或其他合适的控制转向的手柄。转向杆41与主支撑框架50上的操作者踏脚板60,是通过一根由单部件或多部件组成的支撑杆51相配接的。图1上只图示了一种安排,另一种安排也可以将支撑杆51移下到顶部42的底部位置。
转向杆的轴套或称柱状套筒55将转向杆41与主支撑杆51相配接。轴套55带有一个内衬套筒或类似部件,确保操作者转动转向杆41时,就可使水翼装置转向。应该指出的是其它的转向方法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操作者脚踏板60设置有左、右脚两个部件61、62,通过一个连接结构63,与主支撑杆51和框架件64相配接。框架件64再与后翼(驱动翼)30相配接。一对垂直部件(或称直翼)67、68或其它适合的相似构件,架接在踏板下面的后翼3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和,未经陈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72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泵用卸载阀的先导阀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传媒感应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