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使燃料进行调节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7180.X | 申请日: | 2008-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1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刘佳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佳鑫 |
主分类号: | F23N1/02 | 分类号: | F23N1/02;F24C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5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 进行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调节器,特别是一种用于炉灶上的可使燃料进行调节的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在大型的酒店或餐馆里,厨师在做菜的时候,为了使炉芯内的火力更大,在不断向炉芯内充入气体燃料的同时,还通过鼓风机向炉芯内充入空气,使其燃烧的更充分;当一道菜做好以后,厨师就把锅放在锅桥上,再用容器盛装,然后再做下一道菜,当所有的菜都做好以后,才用手去关闭燃气阀门和鼓风机的阀门。这样做存在这样的不足:一是当菜做好后,厨师把锅放在锅桥上进行盛装的时候,这时候炉芯内的火力还是燃烧的很大,浪费了燃料。二是当不做菜的时候,还得用手去关闭燃气阀门和鼓风机,浪费了人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可使燃料进行调节的装置,它可以使厨师在做两道菜之间的间隙时间或添加佐料之时,自动的减小燃气的供给量,节省燃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固定支架,还包括有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转动轴和控制条,控制条的前部通过铰接的形式与转动轴连接,在控制条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控制装置。
它是这样使用的:把本发明的固定支架安装在锅灶和锅桥之间的灶台上,控制条前端置于炉灶的边沿上,控制条的后端处于与锅桥位置相对应处,当进行做菜的时候,放在炉灶上的锅把控制条的前端压下,控制条的后端则向上翘,通过控制装置使炉灶内的风机阀门和炉燃气阀门调节柄处于开启状态,同时电子点火器点燃炉芯内的燃气,燃出大火,当一道菜做好后,就把锅放在锅桥上,锅则把控制条后端向下压,通过控制装置带动炉灶内的风机阀门和燃气阀门调节柄逐渐关小,供给炉芯内的燃气和空气就减少了,自然就使火力熄灭了,节省了燃料。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使用方便的优点,使用它可以使厨师在做两道菜之间的间隙时间或添加佐料之时,自动的减小燃气的供给量,节省燃料,所有菜做好后,自然关闭燃气阀门和风机,减少人力消耗。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可使燃料进行调节的装置,它包括有固定支架1,还包括有设置在固定支架1上的转动轴6和控制条2,控制条2的前部通过铰接的形式与转动轴连接,在控制条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控制装置。
它是这样使用的:把本发明的固定支架安装在锅灶7和锅桥8之间的灶台上,控制条2前端置于炉灶的边沿上,控制条2的后端处于与锅桥7位置相对应处,当进行做菜的时候,放在锅灶7上的锅把控制条2的前端压下,控制条2的后端则向上翘,通过控制装置使炉灶内的风机阀门和炉燃气阀门调节柄处于开启状态,同时电子点火器点燃炉芯内的燃气,燃出大火,当一道菜做好后,就把锅放在锅桥8上,锅则把控制条2后端向下压,通过控制装置带动炉灶内的风机阀门和燃气阀门调节柄逐渐关小,供给炉芯内的燃气和空气就减少了,自然就使火力熄灭了,节省了燃料。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有进风控制件3和进燃料控制件4,控制条2的一端分别于进风控制件3和进燃料控制件4的各自的一端连接,进风控制件的另一端与风机连接,进燃料控制件4的另一端与燃起阀门连接。
它是这样使用的:把本发明的固定支架1安装在锅灶7和锅桥8之间的灶台上,控制条2前端置于锅灶7的边沿上,控制条2的后端处于与锅桥8位置相对应处,当进行做菜的时候,放在炉灶上的锅把控制条2的前端压下,控制条2的后端则向上翘,通过进风控制件3和进燃料控制件4使炉灶内的风机阀门和燃气阀门调节柄处于开启状态,同时电子点火器点燃炉芯内的燃气,燃出大火,当一道菜做好后,就把锅放在锅桥8上,锅则把控制条2后端向下压,通过进风控制件3和进燃料控制件4带动炉灶内的风机阀门和燃气阀门调节柄逐渐关小,供给炉芯内的燃气和空气就减少了,自然就使火力熄灭了,节省了燃料。
控制条2的前端呈弧形,该弧形与锅底的底面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佳鑫,未经刘佳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71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