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人工生态浮岛及构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6944.3 | 申请日: | 200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8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昊;侯浩波;胡光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10;C02F3/34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 荣 |
地址: | 4300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人工 生态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复合人工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或若干污泥生态浮岛单元和若干藻菌生物膜载体单元,藻菌生物膜载体单元与污泥生态浮岛单元柔性连接;污泥生态浮岛单元为至少包括无害化处理后的污泥粉末、轻质材料、无机粘合剂与水的混凝固化物,无害化处理后的污泥粉末、轻质材料、无机粘合剂按质量百分比为污泥粉末60%~77%、轻质材料3.6%~8%、无机粘合剂19.4%~32%与水混合;藻菌生物膜载体单元包括多孔性高分子轻质悬浮填料和藻菌生物膜,藻菌生物膜附着在多孔性高分子轻质悬浮填料表面,各污泥生态浮岛单元之间通过海绵或聚苯乙烯泡沫材料柔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人工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轻质材料为聚苯乙烯泡沫颗粒,无机粘合剂为高硫型HAS土壤固化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人工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柔性材料为绳状柔性材料或袋状柔性材料,分别固装于多孔性高分子轻质悬浮填料的两端,污泥生态浮岛单元底部固定有金属钩,藻菌生物膜载体单元通过金属钩及绳状柔性材料与污泥生态浮岛单元柔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人工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多孔性高分子轻质悬浮填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半软性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人工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每个污泥生态浮岛单元底部固定的金属钩为6或9只,金属钩为9只时,每个多孔性高分子轻质悬浮填料长50~60cm、宽10~15cm、厚0.5~0.8cm;金属钩为6只时,每个多孔性高分子轻质悬浮填料长60~80cm、宽20~30cm、厚0.5~0.8cm。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人工生态浮岛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污泥生态浮岛单元的构建:
a.原料准备:对污水处理厂的废弃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得到的污泥粉末,轻质材料,无机粘合剂;
b.制作模具、混料搅拌:以刚性材质制作模具,将步骤a所述的污泥粉末、轻质材料和无机粘合剂以质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60%~77%、3.6%~8%、19.4%~32%的配比,加水搅拌均匀;
c.固化成型:将搅拌均匀后的混合物填入模具中,压紧压实,然后将金属钩定点插入混合物,待混合物固化、干燥和成型后金属钩得到固定,移去模具,得到污泥生态浮岛单元成品;
(2)藻菌生物膜载体单元的构建:
a.材料准备:采用多孔性高分子轻质悬浮填料作为藻菌生物膜载体;
b.材料加工:对多孔性高分子轻质悬浮填料进行剪裁,并在其一端固装绳状柔性材料,另一端固装袋状柔性材料;
c.预处理:将净水藻于大型培养箱中采用培养基培养,再将剪裁好的多孔性高分子轻质悬浮填料置于培养箱内,使其作为载体悬浮于箱内培养液中,培养6~10天,载体上出现气泡标志着藻膜在载体单元上形成;
(3)污泥生态浮岛单元与藻菌生物膜载体单元的组合:
将藻菌生物膜载体一端的绳状柔性材料牢牢系于污泥生态浮岛单元底部金属钩上,使藻菌生物膜载体单元与污泥生态浮岛单元柔性连接,大型浮岛由污泥生态浮岛单元连接组成,各污泥生态浮岛单元之间用海绵或聚苯乙烯泡沫材料进行柔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人工生态浮岛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轻质材料为聚苯乙烯泡沫颗粒,无机粘合剂为高硫型HAS土壤固化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人工生态浮岛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孔性高分子轻质悬浮填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半软性填料。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人工生态浮岛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污泥生态浮岛单元底部固定的金属钩为6或9只,金属钩为9只时,每个多孔性高分子轻质悬浮填料长50~60cm、宽10~15cm、厚0.5~0.8cm;金属钩为6只时,每个多孔性高分子轻质悬浮填料长60~80cm、宽20~30cm、厚0.5~0.8c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人工生态浮岛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污泥生态浮岛单元的种植孔内栽种有净水植物,用海绵或聚苯乙烯泡沫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694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频天线
- 下一篇: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