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十二辊可逆轧机的轧制油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36881.1 | 申请日: | 2008-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4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 发明(设计)人: | 胡卫东;李琳;靳树林;周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同盛精细化工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M105/32 | 分类号: | C10M105/32;C10M159/00;C10N40/2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英君 |
| 地址: | 430223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十二 可逆 轧机 轧制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十二辊可逆轧机的轧制油组合物,属冶金轧机用油 品领域,具体涉及十二辊可逆轧机用油。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小于0.3mm冷轧极薄钢板的需求量急 剧增加,而传统的四辊或六辊轧机受本身条件限制一般难以满足轧制要求, 国内新研制开发的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1450mm十二辊可逆轧机可在 较小轧制力下轧制高精度,高硬度的极薄钢板,但由于十二辊可逆轧机的 设计及其钢板轧制工艺的特殊性,对所应用的轧制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的轧制油则达不到使用要求,例如在某钢铁公司冷轧薄板厂,将适用 于四辊或六辊高速轧机的以动植物油脂为主作油性剂的某进口品牌高皂化 值(大于190mgKOH/g)轧制油C用于十二辊可逆轧机,实践证明,该轧制油 C虽然能充分满足对背衬轴承的润滑要求,但在轧制钢板上却引起过润滑, 出现断带、钢板跑偏、甚至轧机震动等问题,即使降低浓度使用也不能从 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防锈差等其他问题。此外,由于轧制油C主 要是采用动植物油作油性剂,皂化值高,而动植物油挥发性较差的特点却影 响了轧制板面退火后的清净性,而且在冬季易产生凝固,使用不便,溅出 的乳化液在轧机四周析油凝固,影响了轧机清净性,如降低浓度使用,非 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导致防锈性能变差等其他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开 发适用于十二辊可逆轧机的专用轧制油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十二辊可逆轧机的轧制油组合物,该轧 制油组合物用于十二辊可逆轧机,轧制厚度小于0.3mm钢板时,不仅能同 时满足对轧钢润滑和背衬轴承润滑的要求,而且在免清洗条件下能保证退 火清净性,轧机清净性及防锈性。
本发明一种用于十二辊可逆轧机的轧制油组合物轧制油组合物,含 有:
(A)复合新戊基多元醇酯: 60-70%
(B)矿物油: 14-28%
(C)含磷极压抗磨剂: 1-5%
(D)含硫极压抗磨剂: 1-5%
(E)复合乳化剂: 2-12%
(F)防锈剂: 1-3%
(G)抗氧剂: 1-3%
(H)消泡剂: 0.01-0.5%
上述百分含量是以轧制油组合物总重量计的重量百分数。
所述的组份(A)是季戊四醇和三羟甲基丙烷与C12-36混合脂肪酸反 应生成的酯化物,与季戊四醇反应的C12-36混和脂肪酸是油酸、硬脂酸和 二聚酸的混合酸,与三羟甲基丙烷反应的C12-36混和脂肪酸是椰子油酸、 棕榈油酸或油酸混合酸。
该季戊四醇与C12-36混合脂肪酸反应的酯化物含量为20%-35%,与 季戊四醇反应的C12-36混和脂肪酸之油酸∶硬脂酸∶二聚酸摩尔比为 2.5∶1∶0.5。
该三羟甲基丙烷与C12-36混和脂肪酸反应生成脂肪酸酯含量为 35%-40%,与三羟甲基丙烷反应的C12-36混和脂肪酸之椰子油酸∶棕榈油 酸∶油酸的摩尔比为1∶1∶1;或椰子油酸∶油酸的摩尔比为2.5∶0.5。
按此比例合成和配比的复合酯,在保证润滑性的同时具有较单一酯更 为优良的挥发性。
所述组份(B)矿物油是机械油和变压器油混合物。
所述组份(C)含磷极压抗磨剂是脂肪醇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或烷基 酚聚氧乙烯醚类与磷酸化试剂如五氧化二磷、聚磷酸或三氯化磷反应生成 的酸性磷酸酯,所采用的酸性磷酸酯是C12-18脂肪醇磷酸酯(单酯>60%)、 C 12-1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20)磷酸酯(单酯>60%)或烷基(壬基、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4-15)的磷酸酯(单酯>60%)。
所述组份(D)是硫化烯烃或硫化油脂,所采用的是硫化异丁烯T321, 硫化烯烃棉子油T405A,硫化棉子油或硫化猪油。
所述组份(E)复合乳化剂采用的是HLB=5-9,分子量=2000-15000的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6%和HLB≥12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6%的混合 物,例如L121Pluronic(HLB=5,分子量=4500)和Tween-80、NP-10或 AEO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同盛精细化工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同盛精细化工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68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功能起动机电磁开关
- 下一篇:上叠门的防下落安全保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