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排蜡的多孔碳化硅匣钵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6853.X | 申请日: | 200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4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565 | 分类号: | C04B35/565;C04B38/06;C04B35/63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樊 戎 |
地址: | 432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多孔 碳化硅 匣钵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匣钵,尤其涉及一种在特种陶瓷生产过程中排蜡工序中使用的匣钵,以及该匣钵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排蜡工序是特种陶瓷采用热压铸成型工艺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序,所谓排蜡是将含一定量石蜡的特种陶瓷坯体埋入装有吸附粉料的钵体中,在隧道式排蜡炉或其它窑炉中按一定工艺将石蜡排出坯体并烧除。目前所用的匣钵主要为粘土类匣钵,虽然具有制作成本低,原材料便宜的特点,但其耐热冲击性差,使用寿命短,平均使用4-5次后即会因开裂而报废。并且这些报废的匣钵由于原材料便宜,没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只能成为破坏环境的工业垃圾。更为严重的是,匣钵在炉内运行过程中时常会发生开裂两半,造成堵炉事故。处理堵炉事故,须先将窑炉温度从1100℃降至400℃,然后将整条窑炉分段移开,再将所堵匣钵全部掏出。整个处理过程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须停炉进行,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相当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排蜡的多孔碳化硅匣钵,具有导热性能优良、耐热冲击性和透气性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用于排蜡的多孔碳化硅匣钵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排蜡的多孔碳化硅匣钵,包括具有凹坑的钵体,其特征是所说钵体的原料由炭末或锯木屑或稻壳、粘土和碳化硅组成,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炭末或锯木屑或稻壳5%-10%、粘土20%-30%,碳化硅60%-75%,经配料、成型、烧制制成。
上述用于排蜡的多孔碳化硅匣钵的制造方法是:先将原料按所述配比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将混合好的原料装入模具内通过手工倒打或机压方式成型,最后将成型的钵体送入窑内进行烧制,烧制温度为1350℃-1450℃,冷却出窑即得到用于排蜡的多孔碳化硅匣钵。
本发明的匣钵,由于其钵体原料中加入了炭末或锯木屑或稻壳,可增加匣钵的气孔率,从而增强匣钵的透气性,排蜡时,匣钵内的坯体可得到充足的氧气,坯体不再出现因集炭而发灰、发黑的情况,最终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原料中加入粘土,可提高匣钵的成型性及强度,并可降低匣钵成本。原料中使用碳化硅,是鉴于其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和耐热冲击性好的特点,不仅可使匣钵在反复使用过程中不易开裂,彻底消除因匣钵开裂而发生堵炉事故的隐患,而且可大幅提高匣钵的使用寿命,使用次数是粘土类匣钵的二十倍,可达到80次以上。并且,由于碳化硅材料较贵,使得损坏的匣钵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而消除废弃匣钵产生的工业垃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用于排蜡的多孔碳化硅匣钵,包括具有凹坑的钵体,所说钵体的原料由炭末、粘土和碳化硅组成,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炭末8%、粘土30%,碳化硅62%,其制造方法是:先将原料按所述配比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将混合好的原料装入模具内通过手工倒打或机压方式成型,最后将成型的钵体送入窑内进行烧制,烧制温度为1380±30℃,冷却出窑即得到用于排蜡的多孔碳化硅匣钵。
实施例2:用于排蜡的多孔碳化硅匣钵,所说钵体的原料由锯木屑或稻壳、粘土和碳化硅组成,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锯木屑或稻壳5%、粘土28%,碳化硅67%,其制造方法是:先将原料按所述配比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将混合好的原料装入模具内通过手工倒打或机压方式成型,最后将成型的钵体送入窑内进行烧制,烧制温度为1400±30℃,冷却出窑即得到多孔碳化硅匣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68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等链长多氟烷基乙基碘化物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改进型线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