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苎麻韧皮纤维的混菌脱胶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36674.6 | 申请日: | 2008-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3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洪高;曾庆福;陈悟;王军;崔永明;李广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学院 |
| 主分类号: | D01C1/04 | 分类号: | D01C1/04;C12N1/2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守仁 |
| 地址: | 430073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苎麻 韧皮纤维 脱胶 方法 | ||
1.一种苎麻韧皮纤维的混菌脱胶方法,包括原麻胶质养菌产酶、酶脱胶、碱氧清理和脱胶后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在原麻胶质养菌产酶的过程中,是以苎麻韧皮为培养基混合培养脱胶菌,菌群利用原麻胶质增殖的同时,分泌胞外酶使培养液中的原麻脱胶;混菌培养3天后,原麻分纤成棉花状,泵出培养液,留下培养液总量体积的10%作为接种体,其余作为粗酶液用于其它原麻的脱胶;所述脱胶菌是指腐烂麻生境的自然菌群经过1~2年定向驯化获得的高度苎麻营养专一性的共生菌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菌脱胶方法,其特征是在以苎麻韧皮为培养基混合培养脱胶菌生产粗酶液的过程中,其工艺条件是:接种体于42℃,起始pH 7.5~8.0,每隔24小时将pH调回初始值,原麻干重与脱胶溶液体积之比为1:10条件下,静置培养3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菌脱胶方法,其特征是用粗酶液脱胶的工艺条件是:按原麻干重与脱胶溶液体积之比为1:15、粗酶液用量15%、MgSO4·7H2O 1g/L、EDTA二钠5g/L和自来水配制脱胶体系,在脱胶起始时用NaOH调节1次pH到7.8~8.2,50~55℃保温,30~40分钟时重新调节pH到7.8~8.2,继续孵育4.5小时,脱胶过程中不断通过循环泵使脱胶溶液由顶部沿挂麻方向下行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菌脱胶方法,其特征是在碱氧清理和脱胶过程中,无论是生产粗酶液过程中获得的麻纤维,还是直接用粗酶液脱胶获得的麻纤维,都还必须经过2ml/L30% H2O2和3g/L NaOH的水溶液煮沸1小时,泵出废液,再以70~80℃热水清洗1遍;泵出的废液用于预浸泡原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菌脱胶方法,其特征是用于脱胶和产生酶的菌群是以在苎麻韧皮培养基中活体传代的方式来维持菌群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或者以低温方式保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菌脱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菌群在大规模应用前需经1次二级扩大培养,培养方法为:以苎麻原麻作为培养基,原麻干重与脱胶溶液体积之比为1:10,接种量占脱胶溶液总体积的1%,并且于42℃,初始pH7.5~8.0,每隔24小时将pH调回初始值的条件下,静置培养5~7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菌脱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活体传代,其方法为:在装有原麻和自来水的锥形瓶中,置放10ml接种体,调节其起始pH 8.5,3小时后调节pH 7.5,42℃静置培养,3次重复,每个传代周期不超过3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菌脱胶方法,其特征是脱胶后处理工艺为:麻纤维在普通圆盘敲麻机上锤洗5~6圈,然后漂洗,脱水,在含有10%重量的给油剂的溶液中于40℃给油30分钟,再脱水和烘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菌脱胶方法,其特征是:腐烂麻生境是指正在沤麻的池塘水、污泥、老麻园土、腐烂麻堆、受病菌感染腐败的麻杆和麻类脱胶厂污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菌脱胶方法,其特征是定向驯化的方法为:按原麻干重与培养液体积比1:10投加苎麻,按培养液体积的10%接种混合菌,调节起始pH 8.5,42℃静置培养,每天调节pH 7.5,培养至原麻全部分纤成棉花状后,滤掉麻纤维,留以体积计10%的滤液作接种体,按相同的方法反复继代,直至菌群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使原麻完全分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学院,未经武汉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667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