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铝灰和镁橄榄石制备硅铁合金和镁铝尖晶石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6665.7 | 申请日: | 200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9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远兵;胡建宝;黄凯;马明军;吴清顺;李亚伟;赵雷;金胜利;李淑静;桑绍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B11/10 | 分类号: | C21B11/10;C21B13/12;C01F7/1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樊 戎 |
地址: | 430081***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橄榄石 制备 铁合金 尖晶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铝灰和镁橄榄石制备镁铝尖晶石和硅铁合金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镁橄榄石储量约30亿吨,镁橄榄石主要集中河南西峡、陕西商南、湖北宜昌和东北等。自然界中的橄榄石常以镁橄榄石(Mg2SiO4)和铁橄榄石(Fe2SiO4)固溶体的形成存在,橄榄石矿床与其它矿物共生,含有一定量的铬铁矿和镍矿石等以包裹体的形成存在于橄榄石晶体颗粒的裂隙中。一般来说,镁橄榄石的化学组成为主要有MgO、SiO2、Fe2O3,纯镁橄榄石的熔点为1890℃,而铁橄榄石的熔点为1205℃。由于氧化铁的存在,降低了镁橄榄石的高温性能和抗渣性能,限制了镁橄榄石应用。目前,镁橄榄石的应用仅限于铸造砂、冶金辅料、出钢口引流砂、耐火材料修补料和中间包干式捣打料、镁橄榄石轻质材料和建筑材料等方面,应用面较窄,产品的技术附加值较低。在所利用的镁橄榄石资源中,尤其1mm以下的镁橄榄石细粉由于利用范围窄,大量堆积,而无法有效利用,造成了镁资源的大量浪费。
铝灰是电解铝与铝材、铝制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渣铝灰的化学成分主要以Al2O3,SiO2,MgO,Fe2O3,Na2O,CaO和金属铝等为主,还有一些氮化物、氯化物和硫化物等。
铝灰常被作为垃圾遗弃,既污染环境,又需要大量的处置场地,且处理费用高。随着工业进程的发展,铝灰的生成量越来越多,如何综合利用铝灰是一个世界范围的重要课题。
镁铝尖晶石(MgAl2O4)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耐火原料,是MgO-Al2O3二元系统中的一个中间化合物,其熔点为2135℃。制备方法分电熔法和烧结法两种,不论是电熔或烧结镁铝尖晶石的合成,其原料Al2O3主要来源于铝矾土或工业氧化铝,MgO来源于轻烧氧化镁或菱镁矿;例如“矾土基电熔高纯尖晶石及其制备方法”(CN1772696)、“合成镁铝尖晶石及其制备方法”(ZL 01115504.3)和合成镁铝尖晶石的方法(ZL88106918.3)等,这些发明中MgO的来源均来源于菱镁矿或菱镁矿轻烧处理后的轻烧氧化镁
“一种电熔镁铝尖晶石及其制造方法”(CN101186321)利用镁橄榄石和铝矾土或工业氧化铝,碳热还原电熔制备镁铝尖晶石,能耗高且易夹碳,而且需额外添加氧化铝。
“一种电熔镁铝尖晶石复合耐火材料及其生产方法”(CN1844051)利用铝灰和碳酸镁、氧化镁制备镁铝尖晶石,其利用的镁资源主要为碳酸镁和氧化镁,其成本较高
“生产电熔镁铝尖晶石的方法”(CN1919739)利用处理过的铝灰和轻烧镁砂电熔合成镁铝尖晶石,但其铝灰要进行煅烧、酸洗等预处理,工艺复杂,且其加入碳素材料作为还原剂,使用的镁原料为轻烧镁砂,成本较高,能耗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成本低、污染小、应用范围广、附加值高、工艺简单的利用铝灰和镁橄榄石制备镁铝尖晶石和硅铁合金的方法。
为完成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35~60wt%的镁橄榄石与40~65wt%的铝灰混合,外加2~23wt%铁屑,混合后置入电炉中,在2200~2800℃条件下熔融还原,保温1~4小时,自然冷却后经破碎和分离。
所述的镁橄榄石的主要化学成份是:MgO含量为37~52wt%、SiO2含量为35~43wt%、Fe2O3含量为5~12wt%。
所述的铝灰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l2O3为20~60wt%、Al为15~40wt%、AlN为7~15wt%、SiO2为5~15wt%、MgO为5~15wt%、TiO2为1~3wt%、Fe2O3为2~5%、CaO为2~6wt%、C为1~3wt%。
所述的电炉为电弧炉、感应炉、矿热炉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66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