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梭式窑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5352.X | 申请日: | 200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8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徐辛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辛望 |
主分类号: | F27B3/00 | 分类号: | F27B3/00;F27B3/26;F28D20/00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高温 空气 燃烧 梭式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窑炉,尤其是一种节能梭式窑。
背景技术
工业窑炉主要包括隧道窑、辊道窑、推板窑、网带式窑、升降窑和梭式窑。
梭式窑作为一种间歇性窑炉,具有占地小、一次性投资少和生产灵活等优点受到广大中小型企业的青睐,被广泛地使用于陶瓷、砖瓦、耐火材料、金属热处理行业和化工物料的烧成、焙烧和干燥,还可以用来烧结玻璃。现有的一般梭式窑在燃烧时都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废热,这部分烟气废热占总能耗的将近一半,但这部分烟气废热差不多都是通过烟囱白白地向外排放到空气中,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而且烟气的排放温度高,产生的氮氧化物的浓度高,对大气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梭式窑,该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梭式窑不仅节能效果显著,而且能使窑炉内温差小、升温速度快、燃烧温度高,又且烟气的排放温度低、氮氧化物排放量少。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梭式窑,以梭式窑的使用方向为基准,自动换向阀相对应两侧面上的第一、二开孔分别与第一、二空气管路相连通,自动换向阀上、下面上的开孔分别为排气口和进气口,窑炉上开设有第一、二进出气孔,第一、二空气管路分别与第一、二进出气孔相连通,第一、二空气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二热交换器,燃料总管分支成第一、二燃料管,第一、二燃料管分别伸入第一、二进出气孔中,第一、二燃料管上分别设有第一、二电磁阀。
当自动换向阀状态为进气口与第一开孔相通,排气口与第二开孔相通时,空气由进气口进入第一空气管路,空气再由第一空气管路进入第一热交换器中升温后进入窑炉内;与此同时,第一电磁阀为开阀状态,第二电磁阀为闭阀状态,燃料由燃料总管进入第一燃料管后进入窑炉内部;燃料和空气在第一进出气孔处混合后进入窑炉内进行燃烧;燃烧后产生的高温废气由第二进出气孔进入第二热交换器中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废气通过第二空气管路进入自动换向阀的第二开孔,再由排气口排入大气中,第二热交换器将高温废气的热量储存下来。
当自动换向阀状态为进气口与第二开孔相通,排气口与第一开孔相通时,空气由进气口进入第二空气管路,空气再由第二空气管路进入第二热交换器中升温后进入窑炉内;与此同时,第二电磁阀为开阀状态,第一电磁阀为闭阀状态,燃料由燃料总管进入第二燃料管后进入窑炉内部;燃料和空气在第二进出气孔处混合后进入窑炉内进行燃烧;燃烧后产生的高温废气由第一进出气孔进入第一热交换器中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废气通过第一空气管路进入自动换向阀的第一开孔,再由排气口排入大气中,第一热交换器将高温废气的热量储存下来。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所述第一、二热交换器分别位于靠近第一、二进出气孔的第一、二空气管路上。
所述第一、二电磁阀分别位于靠近燃料总管的第一、二燃料管上。
所述第一、二热交换器皆为多孔陶瓷热交换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例能将燃烧所产生的高温废气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器储存下来以供新近空气预加热升温,节能量达到总能耗的30%;本例热交换器蓄热后的温度能够达到800~1100℃,空气通过热交换器预加热升温后能够达到1000℃,升温后的空气进入窑炉内使得窑炉温差小,升温速度快,燃烧温度高,可采用低热值燃料达到较高的燃烧温度;高温废气经过热交换器蓄热降温后温度在100℃以下,使得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梭式窑,以梭式窑的使用方向为基准,自动换向阀2相对应两侧面上的第一、二开孔分别与第一、二空气管路11、12相连通,自动换向阀上、下面上的开孔分别为排气口21和进气口22,窑炉7上开设有第一、二进出气孔31、32,第一、二空气管路11、12分别与第一、二进出气孔31、32相连通,第一、二空气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二热交换器41、42,燃料总管5分支成第一、二燃料管51、52,第一、二燃料管分别伸入第一、二进出气孔31、32中,第一、二燃料管上分别设有第一、二电磁阀61、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辛望,未经徐辛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53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路灯散热模块
- 下一篇:一种LED天花灯的散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