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烯烃装置污泥制备活性炭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5266.9 | 申请日: | 200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8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斌;苏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荣森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08 | 分类号: | C01B3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3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烯烃 装置 污泥 制备 活性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烯烃装置污泥制备活性炭的方法,属于烯烃装置产生污泥的处理与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烯烃装置污泥是烯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随着石油化工的蓬勃发展,这种污泥的产量也越来越多。据统计,全国烯烃装置在生产乙烯的过程中,由各种清洗水和污水排放所产生的污泥浮渣,全年约有2千多万吨,全国现有烯烃装置的生产厂共7家,目前正在筹建的有2家,预计全年烯烃装置污泥处理所产生的污泥浮渣将突破3千万吨。目前,这种污泥以外运堆放,再经过焚烧处理为主,整个过程不仅占用了大量的绿地,而且在堆放过程中,由于水分的流失和挥发,严重破坏了土壤环境和绿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在焚烧过程中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因此,探讨并实施烯烃装置产生污泥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对解决烯烃装置污泥的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真正体现了废物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烯烃装置污泥制备活性炭的方法,旨在克服有技术所存在的不仅占用大量的绿地,而且在堆放过程中,由于水分的流失和挥发,严重破坏了土壤环境和绿地的生态环境等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一、加入10~30%的农作物秸秆作为增碳剂,所述的农作物秸秆包括麻秆、玉米秸秆、棉秆;
二、将混合均匀的烯烃装置污泥在450℃马弗炉中炭化1小时;
三、炭化料在回转炉中活化,通入水蒸汽,在850~950℃下活化1~2小时,经密闭冷却2小时、干燥含水率≤10%得活性炭,通入的水蒸汽用量为150mL。
所述的工艺步骤二,也可以用浓度为35°Be′、40°Be′、45°Be′的磷酸溶液浸渍烯烃装置污泥,使污泥被润湿,然后在马弗炉中升温至400~500℃进行炭活化,炭活化时间为1.5~2.5小时,经冷却、漂洗、干燥(含水率≤10%)得活性炭。
选用磷酸作为活化剂,优选浓度为40°Be′。
优选活化温度400℃、活化时间1.5小时。
活性炭作为吸附剂通过测定其碘值来确定其最佳的工艺条件,即活化剂用量、固液比、活化温度及活化时间等影响因素。
炭化温度、炭化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活化剂用量、固液比等因素不同可制备不同孔径范围的活性炭。
本发明的优点:不占用绿地,而且在堆放过程中,无水分流失和挥发,保护了土壤环境和绿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在焚烧过程中不造成对空气污染。是一种实施烯烃装置产生污泥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解决了烯烃装置污泥的污染问题,真正体现了废物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的工艺流程图
附图2是加盐酸、水漂洗制备污泥活性炭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烯烃装置污泥制备活性炭的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一、适当加入10~30%的农作物秸秆如麻秆、玉米秸秆、棉秆等作为增碳剂。
二、将混合均匀的烯烃装置污泥在450℃马弗炉中炭化,炭化时间1h。
三、炭化料在回转炉中活化,通入一定量的水蒸汽,在850~950℃下活化1~2小时。经冷却、干燥(含水率≤10%)得活性炭。
上术工艺步骤二中,可用浓度为35°Be′、40°Be′、45°Be′的磷酸溶液浸渍烯烃装置污泥,使污泥刚好被润湿为止,然后在马福炉中升温至400~500℃进行炭活化,炭活化时间为1.5~2.5小时。经冷却、漂洗、干燥(含水率≤10%)得活性炭。
利用烯烃装置在生产乙烯过程中,各种清洗水和污水排放所产生的污泥。
加入了10~30%的农作物秸秆如麻秆、玉米秸秆、棉秆等作为增
碳剂,提高产品的含碳量。
优选了炭化温度为450℃、炭化时间为1小时。
优选了活化温度为900℃、活化时间为1小时、水蒸汽用量为150mL。
选用磷酸作为活化剂,优选浓度为40°Be′。
优选活化温度400℃、活化时间1.5小时。
实施例1
将烯烃装置产生的污泥用浓度为40°Be′的磷酸浸渍24h,使污泥被完全润湿。然后放入马弗炉中升温至400℃进行炭活化,活化时间为1.5小时。经冷却、漂洗、干燥(含水率≤10%)得到活性炭。活性炭的碘值为384.6mg/g。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荣森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荣森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52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