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太阳能充电和市电脉冲充电的电源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4943.5 | 申请日: | 2008-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1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谭一云;赵喜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美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35;H02J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1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太阳能 充电 市电 脉冲 电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和市电脉冲充电的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源太阳能硅板对蓄电池充电回路,通常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板(1)的负极与蓄电池(2)的负极短接,太阳能电池板(1)的正极(PV+)通过防反充二极管和其它相关电路连接到蓄电池(2)的正极。该结构通过二极管D1比较容易的实现防反充,太阳能电池电压可下降到蓄电池电压以下,不受蓄电池电压影响,容易实现光控。
但是该结构在充电时,始终存在二极管D1的压降,通常D1的压降在0.5V~1V之间,这部分压降存在浪费现象。同时,D1的存在要耗费一定功率,大电流时还会大量发热。比如D1压降为0.7V,太能电池板充电电流为5A时,D1损耗功率为:P=U×I=0.7V×5A=3.5W;如果充电电流为10A,则P=7W;此部分能量都通过发热的形式损耗掉。可以看出,该设计结构,须充分解决D1的散热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和市电脉冲充电的电源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具有太阳能充电和市电脉冲充电的电源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特点是:还包含太阳能脉冲充电模块、市电脉冲充电模块、市电接口、控制逻辑和输出开关电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直接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通过太阳能脉冲充电模块及双向开关与蓄电池的负极相连;所述市电接口与市电脉冲充电模块相连,市电脉冲充电模块的正极通过防反充二极管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市电脉冲充电模块的负极通过双向开关与蓄电池的负极相连;所述输出开关电路的输入端接入蓄电池的正极,输出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逆变模块和直流输出模块;另外,所述控制逻辑分别与蓄电池的正极、双向开关、市电脉冲充电模块、输出开关电路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具有太阳能充电和市电脉冲充电的电源系统,所述的直流输出模块提供直流12V/5V输出接口。
本发明技术方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发明设计独特,采用新型共阳极太阳能充电结构,太阳能充电方式为脉冲充电方式,太阳能充电回路不存在防反充二极管;在回路中,两个MOS管结合PWM模块和充电选择模块实现PWM充电和这一回路的过充保护功能,另外,还具有市电脉冲充电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克服了防反充二极管带来的功耗和压降,从而大大提高了充电效率;同时由于采用PWM充电方式,不仅能保护蓄电池不会因过高的充电电压而损伤,同时很好减缓充电回路过分发热,显著降低散热要求。制造成本低、功能卓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显著,堪称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好技术,简易适用,市场前景看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现有太阳能充电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2:本发明太阳能充电系统的构造示意图;
图3:本发明充电系统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见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美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美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49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品真空加热脱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去毛羽丝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