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水蔬菜海蓬子的育种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34590.9 | 申请日: | 2008-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1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马鸿翔;邢锦诚;余桂红;孙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H1/06 | 分类号: | A01H1/06;A01H1/04;A01H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锡瑜 |
| 地址: | 21001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水 蔬菜 海蓬子 育种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盐生植物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海水蔬菜海蓬子辐射育种方法。
二.背景技术
海蓬子是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究室从全球范围内搜集到的1300多种野生盐生植物种鉴定并筛选出的生存力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可驯化利用的盐生植物品种。海蓬子可以承受高浓度的海水而生长良好,产量潜力与产品品质均表现最佳。海蓬子综合利用价值高,其种子可榨油,油饼粕可作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鲜嫩茎枝可作蔬菜,成熟秸杆可加工压制成板材。发展海蓬子生产还可开发利用荒芜盐碱地,减少水土流失,固沙固土,改善生态环境,因此海蓬子的开发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江苏、海南、广东、广西等省已对海蓬子进行栽种与产品开发,但发现海蓬子对我国海滨盐荒地的适应性较差,主要表现在萌发晚、植株营养体及种子细小、开花结实晚、生长量及种子产量低等问题,急需与之配套的品种繁育技术。
诱发突变育种是利用射线、中子、紫外线、激光和化学诱变剂等理化因素处理植物种子、植株或其它器官,从而改变遗传性状发生各种变异,经过选择育成新品种。这一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成效显著,但在海蓬子培育过程中从未使用过。本发明将辐射诱变方法应用于海蓬子培育过程中,以获得生产所需的高产、优质品种。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创造一种海蓬子的品种培育方法,使之可以用于改良海蓬子的植株形态,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利用钴(Co)-60γ射线创制海蓬子突变体。
a)在正常播种期前3天,选择海蓬子饱满度高的成熟种子;
b)将种子置于在钴室中辐照处理,剂量率1.0Gy/min,处理时间为20min;
c)将上述处理种子在正常栽培条件下发芽,育苗,移栽,生长,并做好田间管理;
d)辐射植株进行套袋自交,成熟后收获种子;
e)在辐射植株自交1代植株的生长时期根据目标性状对辐射植株进行选择,中选植株进入常规育种程序。
本发明的效果是本发明创制的一种海蓬子育种方法可以改良海蓬子的植株形态,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与现有的海蓬子育种方法相比,本方法通过辐射诱变手段,从基因水平发生遗传变异,打破海蓬子有益性状与不良性状之间的遗传连锁,使植株获得所需的目标性状并能稳定遗传,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多种多样有生产应用价值的突变体,育成新品种在生产上直接应用。
四.具体实施方式
1.在正常播种期前3天,选择海蓬子饱满度高的成熟种子1000粒;
2.将种子置于在钴室中辐照处理,剂量率1.0Gy/min,处理时间为20min;
3.将上述处理1000粒种子在正常栽培条件下发芽,育苗,移栽,生长,并做好田间管理;
4.植株开花后进行套袋自交,成熟后收获种子;
5.辐射植株自交1代在正常栽培条件下发芽,育苗,移栽,生长。成株期根据生长量对辐射植株进行选择,选择植物生长量超过非辐射对照海蓬子的植株,套袋自交,成熟后收获种子,得到自交2代种子。
6.自交2代植株进入常规育种程序,从中选育出株系海蓬子株系M012。
7.新育成海蓬子株系M012,株型直立,株高25-30cm,分枝角度小,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其茎有节并对生分枝,平均地面生长量为2.5kg/m2,是非辐射对照海蓬子地面平均生长量的1.67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45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